AIFE 2022亚洲(北京)国际食品饮料博览会
时间:2022年05月26日-28日
地点: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咨询:176-0079-6908(VX同步)
品全球美食 领亚洲风情
十八年卓越发展沉淀,深耕促进大健康食品全球化发展
2021亚洲(北京)国际食品饮料博览会历经十八年卓越发展沉淀,致力于促进中国大健康大食品产业迈向全球化。
建立覆盖全世界的宣传平台,为参展企业的产品快速进 入市场搭建最有效的贸易渠道。聚集各种食品企业在同一平台展示,顺应了行业发展趋势,也便于供需双方开 展全方位、深层次的贸易洽谈。
强强联合,国内外品牌食品饮料商入驻,打造巨量级展会
回顾AIFE 往届,展出面积5万多平方米。设立标准展位1500个,参展企业1276家。国外参展商共有来自5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250多家企业参展,展览面积占16.4%;30多个不发达国家有47家企业参展,展览面积占1.0%。
吸引到了中国农垦、汇源、中粮、北大荒、达利食品、娃哈哈、伊利、茅台、好想你、波力、来伊份、椰岛等知名企业参展,十几家国内展团(福建省、山西省、宁夏、贵州、广西、黑龙江、内蒙、XC等)开展期间参观人次76262、150家采购商,现场不完全统计显示意向交易额突破1.5亿元,会后间接累计签约额超过2.7亿元。
展会期间,展馆内共举办二十多场配套活动。共接待来自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等众多品牌盛装亮相。
未来致力于打造升级版更高规格、标准、水平的食品饮料展会!
AIFE立足中国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城市。塑造亚洲高端食品国际贸易平台、提升行业优质产品知名度、加强同行业之间交流与合作。
AIFE2021亚洲(北京)国际食品饮料博览会现已具备一套符合会展行业市场发展的营销模式,并拥有长久而紧密的行业协会协作关系,广泛稳定的客户网络、及时准确的数据库、成熟稳健的市场销售能力。受到世界各地展商及买家青睐。
未来发展将致力于“高规格、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高成效”上下功夫,为持续打造“国际知名博览会”而努力前行。
曾一度“失势”的中式点心如今正炙手可热。主力玩家屡获融资,消费市场表现“疯狂”,再度强势归来的中式点心能顺利实现复兴吗?站在风口上的新中式点心品牌们能飞多久?
中式点心火了。近年,虎头局、墨茉点心局、泸溪河、泽田本家、祥和饽饽铺等中式糕点品牌成为资本追捧的对象,一夜之间登堂入室,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稻香村、杏花楼等老牌中式点心也不甘落后,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升级归来的中式点心,能否实现复兴?
不难发现,现今在市场中大受年轻人喜爱的中式点心,无论是墨茉点心局等新品牌主打的“新中式点心”,还是稻香村等老字号创新推出的糕点,已经和传统的中式点心有了明显的区别。
红餐网(ID:hongcan18)盘点鲍师傅、墨茉点心局、虎头局、稻香村、泸溪河等一批主流品牌的产品线发现,它们贩卖的糕点在口感口味、制作工艺、售卖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升级。
在产品口味上,它们一改过去重油、重甜的特点,主打健康、低糖、低脂,迎合当下市场年轻人的口味需求。比如,虎头局的招牌麻薯,就去掉了传统麻薯配方中通常会添加的砂糖,突出原材料本身的微甜口感,吃起来更健康;墨茉点心局专门在菜单中开辟了一个低糖系列。
除了低脂低糖外,新鲜制作也成为新中式点心的一大卖点。许多新中式点心门店,都打出了“现烤现卖”的口号,强调现做现卖,明厨亮灶地向消费者呈现产品的制作和出品过程。
在制作工艺上,“中点西做”逐渐流行,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或多或少都融入了西式烘焙工艺,使原本朴素的中式点心产品套上比较洋气的“外壳”,口感层次更加丰富,比如可以拉丝的麻薯、爆浆的泡芙、海苔肉松小贝等。
在售卖方式上,则出现了可以按个购买的“零食化”趋势。一方面,点心的个头越来越小巧,很多产品可以一口一个,像吃零食一样;另一方面,产品的定价和购买方式也也越来越符合“零嘴”的设定,比如,鲍师傅的肉松小贝可以两个起卖,墨茉点心局有5块钱一个的泡芙、6块钱一个的盘挞等。
而除了基于产品维度的一系列创新升级之外,新中式点心之所以爆红,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借势国潮风,玩转流量场。
国潮是近两年掀起的一大流行趋势,中式点心蕴藏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本身就可以与国潮无缝衔接,发现这一流量密码的品牌们,在其门店VI、产品命名及包装、营销内容等的设计上都巧妙贯穿了国潮的概念。
比如,墨茉点心局标志性的Logo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瑞兽“狮子”的图案,门店VI使用更加古朴的高饱和度红蓝搭配;虎头局用极具个性的传统字体书呈现品牌名,采用颇有复古意味的虎头纸袋做包装;稻香村携手《国家宝藏》等文化类IP,推出了大热的联名礼盒……
披上了年轻人喜爱的国潮外衣,再辅以抖音、小红书等各种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平台上的流量轰炸,处处迎合年轻人喜好的新中式点心,“出圈”爆火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资本和年轻人都是善变的,这样的热度会持久吗?中式点心会从此走上复兴吗?
在红餐网()看来,中式点心的复兴之路依然挑战重重。
首先,从产品上来说,新中式点心对很多传统点心都进行了改良,控制糖油,但整体来看,大多数点心产品仍然高油高糖。此外,点心比茶饮更容易饱腹,消费者的心理负担也更大,在热度消退后,中式点心如今的火热能否保持,需要打一个问号。
其次,由于烘焙行业进入门槛低,抄袭模仿容易,品类同质化问题已经初现。目前来看,新中式点心品牌们大都遵循单一爆品打造原则,主打产品都集中在麻薯、桃酥等,品牌壁垒和护城河暂时都没有特别明晰。
年轻人、市场、潮流,都是善变的,一旦现有的套路不再奏效,中式点心是否又会“失势”?建立在潮流基础上的中式点心品牌们,是否真正找到了中式点心和当代历史、审美、文化等一系列内容的契合点?
再次,爆红的主力玩家们是否能够实现长红,从而持续推动中式点心品类的持续发展?前文提到,目前中式点心品牌们基本都将门店布局计划排在了首位,纷纷加快了拓店速度。
但是,在拓店的路上,如何维持好各项成本与营收的平衡?现烤现卖的模式下,如何把控产品的出品质量以及标准化?物以稀为贵,日益增加的门店下品牌又该如何保持新鲜感?
这些,都是不小的挑战。
未来,中式点心能否实现复兴,相信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