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展会
一文读懂丨策展人带你逛“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
2021-12-20 17:12  浏览:180  搜索引擎搜索“早勤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早勤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原创 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

特展 • 导览

“东西汇融”是一个透物见史的展览。
跟随中欧之间贸易的流动,为大家呈现中国陶瓷是如何流通至欧洲、如何在欧洲被使用,以及如何被欧洲各国学习模仿。

展览第一次把中国瓷器放到欧洲的环境下去讲述。中国、欧洲审美器用有何不同?产生怎样的碰撞与变化? 本期,我们请来上海博物馆陶瓷研究部副研究馆员,同时也是本次特展策展人陈洁,带我们逛展馆、长知识,清晰了解早期全球化中,陶瓷贸易里东西观念的交通与汇融。


序章


展览从三件非常有传奇色彩的器物拉开序幕。它们反映了中欧直接贸易成熟之前,中国瓷器从中东流转到欧洲的不同方式。所以,在大航海时代之前,即中欧贸易直接开展之前,中国陶瓷到达欧洲的途径是需要通过中东中转的。序幕,我们主要展现了外交、旅行、贸易三种形式。


一、中西交通

第一个版块,我们从大航海时代中欧直接贸易的成熟及主导权变迁来切入讲述。订制瓷与沉船是非常珍贵的史料,它们反映了15世纪末到18世纪,整个中西贸易在时间上的历史发展和空间上的航线网络变迁。
首先,是非常珍贵的早期欧洲订制瓷。
最早到达中国,和中国贸易的是葡萄牙人。葡萄牙与中国的贸易可以分成各个不同的时期,包括在马六甲建立起东南亚转运网络的时期,在浙江、福建和广东沿海贸易的时期,还有入居澳门以后贸易蓬勃发展的时期。在各个阶段,葡萄牙都订制了特殊的纹章瓷器,这些珍贵的瓷器串联起了整个贸易和交往的历史。


与其说器上文字是书写出来的,不如说它是画出来的,这是当时中欧最早交流阶段中一个重要且有趣的现象。

通常能被记录下来的历史,都是关于大人物的历史,但这件瓷器,反映了工匠们在中欧最早接触时候的状态,是非常珍贵的史料。
从瓷器面貌的变化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贸易主导权在时间上的变迁。
如果说16世纪的中欧贸易是葡萄牙占主导的,17世纪的中欧贸易就是由荷兰东印度公司主导的,18世纪,主导权又从荷兰转移到英国东印度公司手中。


展览中的这些中国景德镇窑瓷器

展现了当时贸易瓷器品种的变迁
沉船,同样是非常重要的考古资料。
一艘沉船,就像一个时间胶囊,凝固了当时一段特定的历史。第一版块,我们还选择了7艘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海域的沉船,用这些沉船去串联起15世纪末到18世纪,整个贸易航线和转运网络的变迁和发展。


二、中西交融

第二个版块,我们跟着陶瓷走进欧洲,看中国陶瓷通过贸易进入西方后,是如何在不同的审美环境中被使用、改造的。
17世纪的奢华静物油画,非常直观地展现了中国瓷器在欧洲的使用场景。陶瓷器物本身也可以作为中西审美交融的载体。中国瓷器进入欧洲后有时会被欧洲工匠重新装饰,常见的有添加彩绘、镶嵌配件等。


所以在这一件器物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景德镇制作、荷兰添加彩绘、日本画风纹样,三个国家的技艺与灵感在一件器物上发生的碰撞。
这些瓷器镶嵌改装的原因有很多。早期的改装多是为了保护器物脆弱的部位,还因为中国瓷器早期在欧洲非常稀缺,通过镶嵌可以提升它的地位,代代相传。后来,镶嵌的中心从荷兰、英国转移到了法国,那些高级艺术品商人们用了非常有趣的方式来镶嵌中国瓷器。

例如,他们将中国的德化瓷瓶截去上半部分,然后在盖碗上钻孔,把两件器物组合成一对香薰。让器物融入到当时非常流行的西方洛可可式的装饰风格中去,和家具油画一起构成非常和谐融洽的视觉体系。

17世纪以后,运到欧洲的中国瓷器数量是不断增加的,在西方掀起了中国风潮,中国瓷器也成为欧洲室内装饰当中非常点睛的一笔。


三、中西交汇

第三个版块,我们从陶瓷贸易中的跨文化交流出发,看中西双方技艺与观念的交汇。这个部分,第一次非常系统地呈现了明清时期,世界各地对中国瓷器的模仿,也讲述了中国工匠对西方灵感的吸收。

除纹样外,有趣的是,外国工匠还试图在盘底模仿中国瓷器的款识。但工匠不会写中文字,所以只能横平竖直地做一些摹画。

不仅是当时欧洲和世界各地的工匠在模仿中国,中国工匠也同样从西方的器物、版画以及图像当中汲取灵感,给中国瓷器的面貌带来了新的变化。

陶瓷不仅展现技艺,也同样是思想与观念的载体。透过陶瓷图像,我们可以看到东西双方对彼此的异域想象。

另一个有趣的点是,双方对彼此的认识中都夹杂着自己本身的思维定式。在这对德国制的中国乐师像身上,虽表现出了男子胡须、锥形或宝塔形帽子、下装宽松等当时欧洲人眼中的“中国”特征,但人物袒露的着装、奔放的姿态、立体的五官,以及使用的乐器,都与中国人的实际形象相差甚远。只能说是抽象的东方元素、具象的西方细节加上想象构建而成的异域风情。

结语


我们希望通过陶瓷去讲述中国和欧洲、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以及文化交流的历史。
同时,这个展览本身也是全球博物馆力量的一个汇融。从7个国家的12家博物馆和收藏机构借展,共同谱写了一个传奇。这是疫情发生以来国际博物馆界参与最广的跨国合作项目之一。欢迎前来参观“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
讲述丨陈洁
编辑丨余璇 木南



发布人:wrt1234****    IP:120.235.17.***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