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孙会峰:上海工博会发布“中国先进制造业品牌500强”
2019年9月16日,由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完成的《中国先进制造业品牌500强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第21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2019智能制造大会”上重磅发布。《白皮书》从先进制造业企业规模实力、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创新活力等维度展示了2018年中国先进制造业企业品牌建设和创新的最新进展,并围绕高端装备、汽车与新型汽车、生物医药与高性能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代表领域的企业,洞察其营业规模、盈利率、创新投入等各项指标与品牌建设的关联性和特点。
赛迪顾问总裁孙会峰就2019年中国先进制造业品牌总体情况、区域分布、行业分布、品牌特点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总结出未来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五大趋势。
一、研究背景解析
(一)品牌数量相对较少,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不相匹配
品牌作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反映了企业影响力和发展潜力,对于企业培育长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家和企业对于品牌建设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企业品牌数量虽得到持续攀升,但从增长速度来看仍然较慢。据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BrandLab)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入选世界品牌500强的企业数量为38席,占比8%;2018年美国入选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为223席,占比445%。我国与传统品牌强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2018年世界品牌500强主要国家入围企业数量占比
▼
数据来源: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Brand Lab)
(二)制造业自主品牌培育能力弱,与世界最大制造业国家地位不相匹配
从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BrandLab)发布的《世界品牌500强》前100位企业来看,我国入选《世界品牌500强》Top100的制造业企业仅有海尔、华为两家,其中海尔排名41位、华为排名58位,均处于Top100的中下游水平,且从两家企业品牌平均年龄来看为32.5年,显著低于《世界品牌500强》企业品牌年龄107.8年的平均水平。
数据来源: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Brand Lab)
(三)榜单排名企业规模是依据,综合成长能力更是值得考量的关键所在
赛迪顾问通过对市场上大量对于制造业企业排名榜单研究发现,多数榜单均将企业规模实力作为榜单排名的首要依据,评价指标相对单一,缺乏对于一些规模体量不大但具有较高盈利能力、创新活力和成长能力企业的综合评价。因此,赛迪顾问在本研究中,在参考企业规模实力的同时,加入了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和创新活力三项一级指标,并选取能够直观反映出上述指标实际情况的量化数据,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并利用统计方法进行合成计算得出先进制造业企业综合指数,使企业排名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客观性。
二、中国先进在制造业品牌500强评价体系
《中国先进制造业品牌500强白皮书》,延用了赛迪顾问《2018中国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研究中对于先进制造业的概念界定。通过从企业规模实力、企业成长能力、企业盈利能力及企业创新活力等四个维度分别对先进制造业发展进行独立评价,并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利用统计方法进行合成计算,得出代表先进制造品牌整体发展情况的指数,最终形成《中国先进制造业品牌500强》榜单。
中国先进制造业品牌500强评价体系
▼
中国先进制造业品牌500强行业遴选原则
▼
三、中国先进在制造业品牌500强榜单
赛迪顾问遴选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汽车等先进制造业代表性领域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统计方法得出先进制造业品牌500强(以下简称TOP500)。样本来源于可统计到的1300余家国内上市企业和长期公布企业财报的非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其中上市企业占比93%,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非上市企业占比7%,数据来源为企业公开财报。
(一)总体情况:整体呈现规模体量大且具有较高成长性的主要特征
TOP500企业营业收入超过7万亿,占全部1328家样本企业营收总额的52.1%,平均营收高于全部企业平均营收1.35倍。从研发投入来看,TOP500企业研发投入总额达到3329.6亿元,占样本企业研发总额的69.7%,高占比的研发投入,促进TOP500强企业竞争力提升。从成长能力来看,TOP500企业三年营收平均增长率达到39%,高于样本企业平均水平17.2个百分点。综上可以看出,T500强企业整体呈现出企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且具备较强成性的主要特征。
(二)行业分布:高端装备制造业占据先进制造品牌500强的半壁江山
先进制造业品牌500强行业分布结构
▼
从TOP500企业行业分布来,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数量占比高达50%,其次是生物医药,企业数量占比为26%;高端装备制造业占比较高的原因在于一是在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双重需求”驱动下,高端装备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二是智能制造已成为当今装备制造业的重要趋势,一方面通过网络化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云制造等新“智造”模式大幅提升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效益。三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推动装备产品向智能化方向升级,大幅提升装备制造企业的盈利和成长能力。
(三)区域分布:东部沿海地区仍是先进制造业品牌培育的主力军
先进制造业品牌500强区域分布结构
▼
从TOP500企业区域分布来看,以浙江省、广东省、江苏省(不包括上海)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是TOP500企业高度集中区域,三个省份入选企业数量占Top500强的47.4%,分别入选83家、81家和73家。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基础相对薄弱,入选企业数量占比不高,但从我国整体布局来看,制造业加速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转移趋势明显,未来中西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品牌数量有望得到快速增长。
(四)企业性质:民营企业是先进制造业品牌500强的中坚力量
先进制造业品牌500强企业性质结构
▼
随着我国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民营企业发展迎来了新一轮机遇期,从TOP500企业性质不难看出,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先进制造业品牌培育的中坚力量,Top500中民营企业数量超过54%。民营企业较国有与合资企业而言,其投资结构更加清晰,且企业经营自主决策权相对较高,体制机制更加灵活,更容易针对市场变化调整经营战略规避企业成长风险。因此,民营企业在品牌培育方面更具优势。
四、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趋势
(一)“后数字化”技术引领智能经济发展,不断升级消费体验
以分布式记账、人工智能、扩展现实和量子计算技术为基础的“后数字化”技术将促使制造型企业开启经营和技术领域的数字化新时代,新技术的应用搭建了人与机器之间的桥梁,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实现更高效率、更加个性化的生产制造活动。未来的消费者将被赋予技术身份与企业实现数据互动,帮助企业创造个性化产品,获得智能化服务,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消费体验。
(二)5G应用重构制造新模式新场景,加速产业融合进程
随着5G技术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应用,将推动实现人与机器设备之间高效的交互。而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5G应用场景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的不断推进将催生例如“数字孪生”“建模仿真技术”等在工业体系中的实现,进而对生产环境中不同组件间的相互作用和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检测,使制造企业在实现互联互通的同时,还能开展传输和分析活动,从而选择更加智能的解决方案。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助力产业集群建设,“1+N”型协作机制将重塑经济共同体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先进制造业在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为产业形态的转变创造了条件,具有区位优势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将得到快速发展。未来,跨区域、多部门参与的“1+N”型协作机制将打破制度和资金壁垒,形成以区域优势为基础,以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双向融合”为创新动力,以“政府—市场”协调机制为框架,以金融机构为支撑的网络形态,这将改变原有的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实现集群内参与者的合作共赢。
(四)品牌建设的重心发生转移,培养品牌核心价值观将成为发展趋势
随着品牌培育计划的持续推进,我国制造业品牌建设的重心将转向关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设计、生产、销售、售后等各个环节为用户带来独特的品牌价值体验,品牌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品牌体验价值的提升以及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品将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共识。
(五)环保理念贯穿生产制造全环节,绿色生态链构建将进一步加强
随着绿色发展的理念落地生根,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将不再满足于实用性,更加追求环境友好型的高效节能产品。因此,具有绿色低碳、可实现产品循环利用等特性的先进制造业将得到优先发展。借助于绿色材料的发展,节能提效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绿色观念的日益深化,贯穿于产品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维护和报废处理的绿色制造理念将成为先进制造业追求的发展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