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北京新闻中心主任
程姝雯
把更多法治的细节、小案大道理做鲜活的呈现
今年刚好是我到南方都市报工作的第十年,刚开始工作就在做法治领域报道。对接跑口最高法院十年,我和南都的小伙伴们收益很多,很幸运能够一路同行,见证记录中国法治的每一个跬步。
这十年里,得益于最高法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得益于新闻局各位老师的支持和帮助,给都市类媒体以采访机会,通过新闻发布会、法院工作会议、跟踪司法体制改革,参加重大案件庭审现场,见证了法院系统“全链条”的变化。
从媒体角度来说,一点深刻体会是,司法公开、法院工作的公开,是与十年间每一项工作的推进都并行的。公开,给媒体和社会提供了解法院工作、透视法治变化的直接窗口,也为司法的公信力和口碑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印象深刻的是,在司法体制改革启动后,在法院的支持下,我们连续跟进司法体制改革的很多关键环节。从报道立案登记制改革,跟进到员额制、司法责任制改革,攻坚基本解决执行难,推进一站式建设、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等等,让公众看到了法治供给更可及、审判队伍更专业。
从这些采访和报道中我们感受到,司法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很多都是“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回应”,公众的“获得感”非常强,对法治的信任度明显提升。
另一个深刻感受是,最高法院非常具有前瞻性、非常勇敢地拥抱新技术。
最近ChatGPT很火,很多人在讨论,AI是不是会替代某个职业岗位?这个问题,我们在对司法改革的报道中,就曾写到过。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很早就开始讨论并找到了答案,现在的法院办案系统、互联网法院,都是跑在了新技术应用的最前沿,用技术赋能司法,公众从中能直接体会到办事的便捷和司法的公正。
在新闻传播方面,人民法院同样鼓励创新,积极拥抱新技术、新媒体。去年我们在新闻局的指导支持下,在两微一端推出了“普法十讲条漫”,基于最高法筛选的典型案例,用条漫的方式呈现,目前已经推出了5期,条条都是超10万+的爆款。
接下来,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到地方法院、去现场采访,把更多法治的细节、小案中的大道理给公众和读者做鲜活呈现,让大家看到法院的工作和变化,感受到法院工作中的司法理念和法治温度。
编辑:张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