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上海五年收获满满,2022期待厦门——访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杰
2021-05-25 09:02  浏览:225  搜索引擎搜索“早勤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早勤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新华社上海5月21日电(记者林德韧、许东远)2021年,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体博会)迎来第39届,这也是在上海连续举办的第五届。在2022年,体博会将要移至厦门举办,展会也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杰表示,在上海五年,体博会达到了既定目标,对即将开启的厦门之行也充满了期待。


从上海到厦门


体博会的发展之路


在2017年移师上海,体育用品联合会定下过几个目标:在规模上达到中国体育展会的历史峰值、买家与社会大众的参与度逐年提高、朝着国际一流展会的标准和品质迈进等等。罗杰认为,回顾过去五年,以上战略目标都已实现。


罗杰说:“一方面,帮助数以千计的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打造在世界面前展示自己的平台;另一方面,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市场的窗口。”




罗杰表示,随着联合会综合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及各地体育产业发展的要求,近年来主动找到联合会希望达成合作的各地政府和相关机构越来越多,未来的展览业务,或将形成“以中国体博会为核心,多个系列专题展并举”的局面。


“我们下半年在成都将会着力打造一个B2C定位的消费服务专业展——选择在成都,亦符合我们近些年开拓C端业务的方针。因此,大家可以这样看:如果说,把未来的展览矩阵看作一盘棋的话,我们整个体博会品牌不仅去到了厦门,也来到了成都,并会在与各地政府建立的各种合作模式的本地强力支持下,可能裂变出更多的展览业务和举办城市。”罗杰说。


从展会到平台


制造业的延伸拓展


在体博会正式开幕前,2021中国体育产业峰会举办,峰会以“共进,赢在开局”为主题,国家体育总局、项目协会、体育行业各领域权威人士以及专家学者和体育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了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罗杰认为,体博会发展的一个目标,就是搭建体育产业思想交流的一个平台,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体博会也从内容和形式上做了很多设计。




5月19日,小朋友在博览会现场体验一款篮球设备。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我们希望在这个平台上能有不同的声音,首先这个峰会是我们联合会来主办,并不是一个纯政府的活动,然后它又不是一个商业活动,来的嘉宾里面,有管产业的政府官员、有知名的学者、也有国际单项协会的主席等等,他们为体育产业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角度。”罗杰说。


罗杰表示,未来体博会将搭建更加丰富的各类平台,从宏观到微观,为体育产业提供更多的思想和内容。


从硬件到软件


体育用品业的换挡升级


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今年的体博会也呈现出了诸多新的特点。例如今年的健身展区,和去年相比,智能化、科技化元素更为凸显。


“魔镜成了本届体博会上的明星级产品。一方面,它本身就极富科技感,好像是科幻影片中的产品进入到我们生活一般;另一方面,魔镜重塑了消费者对于室内健身的认知。”罗杰说。




5月19日,一名参观者在体验一款智能魔镜运动辅助产品。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罗杰表示,体育健身器材的智能化,以往更侧重在硬件方面,如扫码启动、人脸识别、灯光控制等等,而今年的体博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健身教学、运动处方、人机互动等软件成果。


“硬件的解决方案相对容易,软件比较难,而最终锁住用户的,还是软件系统。”罗杰说。




5月19日,一名参观者(左三)在展会现场体验一款骑行锻炼器材。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另外,本次展会上,厂商们对于细分领域的耕耘更加深入。罗杰说:“展会上出现了很多专门针对中考的产品,实际上反映出一个趋势,就是说我们现在的产业研发开始进入到了细分市场,以前比如说我们只有服装和鞋在进入快销市场的时候会做细分,现在在我们的器材设计制造上面也开始往不同的方向在走,这也说明了我们整个大市场的繁荣。”


文字编辑:周勉


新媒体编辑:实习生许仕豪、卢羽晨


校对:黄绪国


签发:彭东


版权归新华社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布人:wrt1234****    IP:120.235.182***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