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字不漏注重细节按部就班去讲西游记故事原貌,对于没看过或者没看完原著全书以及看的没那么仔细的人会连热闹都看不成。
尤其是我要上传大量截图,要么就是段落摘抄也挺累挺烦的。大家似乎喜欢吃快餐,轻信别人信口雌黄的结论。比如,真猴王被打死了,假悟空取经去了。两个猴王都是悟空自己变的,诸如此类的哗众取宠的观点。
我眼中的《西游记》有一个逻辑缜密的完整故事,前后呼应的章节安排,剧情紧凑。其间从白骨精开始一直到三借芭蕉扇都在穿插讲牛魔王的家族故事,扯远了。接上回讲,安天大会是干嘛的。
猴子乱了蟠桃会,大乱天宫被如来降服压在五行山下。玉帝立安天大会感谢佛祖,在别家的解读版本都认为请如来坐首席是如来借力上位的自导自演。我先跳过这个观点不谈,只讲安天大会之后出现的【盂兰盆会】。
盂兰盆会是佛教内部一年一度的节日。在盂兰盆会上佛祖开演佛法,而后提出有三藏真经欲传东土。这里有个细节,菩萨居然问,*是哪三藏经书*,菩萨居然不知道这件事?或者没听说过这事啊。
另外佛祖吩咐观世音菩萨不可飞的太高要在半空中探路,记住路程远近和地图告诉将来寻到的取经人。
然后在乌巢禅师出现的那一章,我们发现,唐僧还是去追问路程路线,说明唐僧他不知道这事。菩萨根本没告诉他,菩萨没告诉他因为原计划被打破了,回头再说具体。
通过乌巢禅师描述的取经路线,妖魔横行,险山恶水似乎都是注定要去躲不掉的缘分。同时也激怒了孙悟空。原文是,“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孙悟空到底是被什么内容激怒的,表面他解释说骂自己老石猴,骂八戒是野猪,真的是这样吗。跳过。
总之就是,孙悟空才是取经队伍的导游和领路人。而菩萨作为自告奋勇担当取经队伍的创建人和最高领导,这件事至少对于菩萨来说是不能未经允许出现差错,人员流失导致脱离原定计划这些意外情况。虽然一开始就出现了自己想不到的问题,明明两三年能到的路程,光是寻找取经人找了十八年?跳过这个话题。
唐僧这货在第二次被山贼拦路居然耍心眼把悟空供出来,他明明有三个徒弟却只提悟空。而且悟空打死强盗是有前科的,他不可能不知道。另一个细节是,唐僧被悟空解救后上马就跑,连路都跑错了。又假惺惺怂恿八戒去劝住师兄不要伤人。
如果唐僧没有二心,完全可以留下来阻止孙悟空杀人,念紧箍咒就可以了嘛。他分明就是不想看见这一幕,落个见死不救的罪名不好洗脱身。
原文也说了,师徒四人貌合神离。悟空跑去找观音菩萨大哭诉苦,我认为是憋屈不像演戏。而菩萨听到悟空要去找如来就开始慌了,因为如来是自己的上级,自己办不好事情管不好手下是很没面子的。菩萨其实是个心高气傲的女人,很在乎成败以及自身能力的展示。最主要,菩萨的脾气不太好哈哈,回头细说。
所以,菩萨对悟空讲你先不要着急,我去跟唐僧说说,让他继续留你取经。我来给你算一卦看看吉凶。猴子摆烂了,不用看了,我无所谓了。菩萨赶紧解释,我不是看你,我看看唐僧的吉凶。这一看不要紧那,唐僧你个熊货摊上大事儿了。
观音菩萨说找唐僧谈话,但是原文她根本没露面啊。唐僧实际上是挨了一顿打。
因为师徒四人不同心,这件事单靠自己施加压力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的。以菩萨的智慧,要想让一个队伍内部团结,必须树立敌人。没有敌人就,制造敌人。
于是乎,六耳猕猴说来就来。
假如真的有六耳猕猴,神通与悟空无二。孙悟空被压的五百年他在哪里,他完全可以去五行山下把孙悟空打死自己去取经。他不是很想取经嘛,早不取晚不取?就好比如来传经,早不传晚不传。
所以我们可以大胆确认一件事情,假悟空一定是有人变化出来的。而且读西游记你要注意它里面仙术也是有内在的逻辑。比如要变一个人的相貌,并且分毫不差那种,你必须十分熟悉那个人,至少是见过的。难不成六耳猕猴一直藏在水帘洞。扯远了。
我的意思是,变孙悟空的那个人是见过孙悟空的,原著从未讲过孙悟空喜欢照镜子,或者去水里仔细研究过自身相貌。最主要是,孙悟空之前变的替身法力都很一般,只是停在招架应对的范围。比如人参果那章用柳树变的,挨打了会痛。三清观那章甚至叮嘱八戒不要和替身说话。
六耳猕猴这个就厉害了,念紧箍咒他也会痛,紧箍咒这个是只有菩萨如来知道的秘密。照妖镜照不出来。谛听听出来却不敢认,就算认出来也有真悟空招架他,怕什么?只能说情况比较复杂,说错话,后患无穷。他惹不起的人。解铃还须系铃人,谛听指出明路。
我说假悟空是菩萨变的,吴承恩大师其实原文暗示的好明显了,悟空捧着一个瓷杯【慈悲】,丢了瓷杯【慈悲】。另外,在水帘洞被沙僧寻到,他说了一句,我另选一个有道的高僧。他之前选错了?说漏嘴了?
如果像后面的,假悟空一旦被识破就要跑路,说明他知道如来的法力。至少他知道灵山的实力,明知道逃不掉的地方自己还跑去送死?
菩萨请如来辨明真假,如来笑什么。如来的笑点在哪里,很奇怪啊哈哈?
当然,结局就是如来玩了一手仙人归洞,皆大欢喜对吧。如来最擅长就是看破不说破,回头我专门给他写个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