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油油的爬山虎沿着近乎垂直的边坡,挂满300余米高的山体,已回填的近10万平方米山体表面绿草茵茵,正逐渐与高原草场融为一体。日前,由重庆市秀山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益诉讼志愿者,秀山县相关行政机关代表和该县检察院检察官等组成的回访团,来到秀山县川河盖景区小垭口段,对眼前看到的景色连连称赞。
然而,半年前,这片山上还布满大小不一的矿坑。之所以发生这一变化,还要从渝湘检察机关协作办理的跨省生态修复行政公益诉讼案说起。
曾经的高山生态景区“天坑”密布
川河盖景区,平均海拔1200米,位于武陵山脉秀山县涌洞镇,其中小垭口段景区与湖南省保靖县接壤。由于小垭口段景区硅储量丰富,十几年来,非法开采行为不断发生,导致周围山体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021年11月中旬,复绿前山体状况。
截至2019年底,在数年的重点打击之下,曾经的非法开采行为已基本绝迹。但是,美丽的高山生态景区已面目全非,非法开采行为造成的一座座“天坑”和尾矿废渣堆积的“山丘”令人触目惊心。
痛则思变。2019年底,秀山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针对川河盖景区生态受损情况制作了复绿方案。可是,背后阻碍治理的关联问题很多:地跨两省域,涉及两地多个行政机关,修复资金一时难以到位……最终,复绿方案难以落实。
2021年,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省市检察机关联合会签《关于酉水河流域生态环境资源保护行政公益诉讼跨省际区划管辖协作的意见》,这给川河盖景区生态修复工作带来了转机。秀山、保靖两县都地处酉水河流域,按照《意见》要求,两地检察机关可以协作办理此类跨区域的生态环境资源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
鉴于川河盖景区有4万平方米的受损地在保靖县境内,秀山县检察院于2021年5月31日将相关生态受损线索和调查核实情况移送至保靖县检察院。后经过协商,两地检察机关决定协作办理这起跨省生态修复公益诉讼案件。同年6月4日,两地检察机关同日立案,并决定在联合调查后制发检察建议书,跨区域联动,共同推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陡坡种草为受损生态“疗伤”
在与地面呈60多度的边坡上种草,难度有多大?
“有时从远处看,觉得矿坑在眼前,但是真正走到现场,却需要爬上山顶再斜着向下走才能发现它。”秀山县检察院检察官徐海对联合实地考察的情景记忆犹新。
2021年8月27日,秀山县检察院和保靖县检察院分别向当地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积极履职,恢复川河盖景区地质环境,同时加强监管,保障复绿效果。
据了解,在检察建议发出后,秀山县规划与自然资源局便向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川河盖大垭口小垭口非法开采点治理恢复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在得到县委书记批复后,与该县边城文化旅游开发中心对接开展治理恢复工作。
如何加快生态修复步伐?经过磋商,各方形成了边平整边覆绿、优化景区交通、全面监控保护的治理思路。
在两地检察机关的协作监督下,行政机关请来专业的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全面勘测,按照“宜景则景”的要求,精心制订作业方案,细化整改任务和整改措施。
2021年11月28日,山体平整工作队开始对露天开采矿坑和废渣区进行填埋和平整。每填埋一处,便制作出一个隔离带。随后,边坡复绿工程队进场开展覆绿工作。
高陡边坡治理难度大,为此,边坡复绿工程队在岩石上钻孔,挂上钢丝网覆土,土中混有草籽、树种、花种,再喷洒营养液,让植被根系与网体紧密结合,实现山体坡面覆绿。
今年3月底,边坡治理一期工程完成后的山体现状。
经过6个月的修复,秀山县区域内近6万平方米和保靖县区域内近4万平方米的山体上,已种植爬山虎4000余株、杉树3000余株。
多部门联动强化景区生态环境保护
今年6月初,秀山县检察院检察官通过无人机远程查看山体复绿情况。
在已经完成治理的区域,记者看到现在爬山虎和杉树枝条随风荡漾。川河盖景区内已建立环保预警系统,数十个监控点遍布交通要道,实现实时监测。
“山体复绿,百姓受益。”回访中,秀山县公益诉讼观察员王莉对景区的恢复治理效果表示肯定。
据徐海介绍,邀请公益诉讼观察员回访,能够强化监督。川河盖景区附近的公益诉讼观察员们主动参与生态环境修复的座谈、验收、监督工作,并发动群众参与监控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充分发挥“外脑”智慧,为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案件办理提供支持。
据了解,为强化绿色共护,秀山县规划与自然资源局还加强与该县边城文化旅游开发中心、涌洞镇政府等单位的沟通,加快推进川河盖景区的治理恢复和后期监管,并举一反三,将该地的修复经验提供给各相关单位,推进全县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修复工作。
“今年6月底,秀山县将启动覆盖整个川河盖景区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秀山县规划与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强化边区生态环境共管,行政机关的生态环境保护联合监督和检察机关的联合调查、线索移送等工作机制都将不断深化,多部门联合发力,为川河盖景区生态构建新的保护格局。
(检察日报 张博 张雷 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