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西夏陵遗址——揭示千年陵园蕴藏的中华文化密码丨动漫·中华文化符号
2025-01-19 08:08  浏览:1061  搜索引擎搜索“早勤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早勤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西夏陵坐落于具有自然地理分界作用的贺兰山山脉南段东麓。陵区内含风格独特的9座帝陵、271处陪葬墓、5.7万平方米的北端建筑遗址以及32处防洪工程遗址,与峰峦叠嶂的贺兰山势共同形成了雄伟壮丽的陵区景观。

西夏陵遗址分布的帝陵和陪葬墓,吸收和借鉴了唐、宋皇家陵园结构与布局,整个陵园是一个整体,构成的内容、陪葬制度陵区选址、帝陵的布局规划方面与北宋帝陵制度一脉相承但又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在帝陵布局方面,保持了唐宋以来陵城内置上宫的做法,取消了唐宋以来在陵城外设立独立的下宫区,陵城内建具有佛教色彩的陵塔。

西夏各帝陵之间整体上具有相似性,将中国传统帝陵构成要素在北宋帝陵布局的基础上加以有选择地重组改造。其建筑工程技法及结构,与宋朝编纂的《营造法式》所述建筑规范要求相一致。西夏陵还借鉴了其他民族的建筑技巧,出现了圆弧形门阙、角阙等建筑元素。

西夏陵出土文物有西夏文和汉文残碑、鎏金铜牛、大石马、石狗、丝织物残片及许多精美建筑构件和艺术品等。

西夏文字完全借鉴模仿了汉字,文字为方块字,字形笔画均借鉴汉字,造字仿汉字“六书”。

汉字和西夏文字一样,是西夏的通用文字。鎏金铜牛造型生动逼真,个体硕大,铸造工艺复杂,是在广泛学习中原先进的铸造技术基础上,不断进行技术革新铸造而成的,被称为宁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西夏陵是公元11至13世纪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多民族融合、多元文化交流的产物,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提供了特殊见证,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监制 |肖静芳

统筹 |安宁宁

编辑制作 |石建杭

来源 |中国民族报

觉得有用,点亮在看↓↓↓


发布人:9d52****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