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鸦片”与“阿片”是一回事吗?
2022-09-09 16:54  浏览:749  搜索引擎搜索“早勤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早勤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阿片”的释义如下:“从尚未成熟的罂粟果里取出的乳状液体,干燥后变成淡黄色或棕色固体,味苦。医药上用作止泻药和镇痛药。用后容易成瘾,是一种毒品。作为毒品时,叫鸦片。”对“鸦片”的释义则如下:“阿片用作毒品时叫鸦片。通称大烟。”可见,“鸦片”“阿片”其实是对同一物质的不同称呼(即两者的理性意义相同)。那么,两者有何差别呢?鉴于毒品是一个含有贬义的僭越社会规范的用语,“阿片用作毒品时叫鸦片”说明两词的差异主要在感性意义(色彩意义)上。法律语言具有庄重性、确切性的特点,考察“阿片”“鸦片”在不同领域法律法规中的用法,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两词的差异。


先来看医药卫生领域的立法。1978年国务院颁布的《麻醉药品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麻醉药品包括:阿片类、吗啡类、可卡因类及卫生部指定的其他易成瘾癖的毒性药品。”1987年国务院颁布的《麻醉药品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麻醉药品包括: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合成麻醉药类及卫生部指定的其他易成瘾癖的药品、药用原植物及其制剂。”以上两个行政法规中的用语都是“阿片”,全文无一处用“鸦片”。1979年卫生部颁布的《麻醉药品管理条例细则》附件《麻醉药品品种范围及每季购用限量表》、1996年卫生部印发的《关于发布〈麻醉药品品种目录〉〈精神药品品种目录〉的通知》、200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卫生部印发的《关于公布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2007年版)的通知》和201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安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的《关于公布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的通知》等法律文件中的用语都是“阿片”一词,全文无一处用“鸦片”。经修正的《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最新中译本中使用的词也是“阿片”,全文无一处用“鸦片”。


再来看禁毒领域的立法。197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制造、贩卖、运输鸦片、海洛因、吗啡或者其他毒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罚金。”198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违反政府禁令,吸食鸦片、注射吗啡等毒品的。”200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二条规定:“非法持有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2008年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以上法律中的用语都是“鸦片”,全文无一处用“阿片”。


综上分析,在现代汉语中,“阿片”是医药领域的专门用语,其色彩意义是中性的,而“鸦片”是非医药领域的用语,主要用在禁毒法律领域,其色彩意义是贬义的,两词有着明显的行业分野。


为什么“鸦片”一词具有强烈的贬义色彩?这与鸦片承载的文化记忆密切相关。两次鸦片战争打破了人们对于鸦片的原有认知,也使得“鸦片”一词带上了鲜明的贬义色彩,并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由于“鸦片”一词已经被污名化,在医药领域,人们不再使用“鸦片”,转而使用“阿片”一词。


根据上文分析,“阿片类物质”表述没有歧义——因为“物质”一词是中性的,但“阿片类毒品”表述却有问题——在毒品语境中应使用“鸦片”,正确的表述是“鸦片类毒品”。在中国知网上(检索日期2022年4月10日),以“阿片类药物”作为篇名共找到1265条结果,时间跨度为1983至2022年;以“阿片类物质”作为篇名共找到176条结果,时间跨度为1982至2022年;以“阿片类毒品”作为篇名共找到56条结果,时间跨度为1991至2021年;以“鸦片类毒品”作为篇名共找到11条结果,时间跨度为2004至2015年。这说明“阿片类药物”是当前最常用的词语组合,其次是“阿片类物质”,再次是“阿片类毒品”,最不常用的是“鸦片类毒品”。而笔者认为,为表达我们对合成阿片类物质的否定性评价,在禁毒领域,尤其是毒品预防教育方面,应推广使用“合成鸦片类毒品”一词。


(作者系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刑事司法系副教授)

内容来源:中国禁毒报

图文编辑:张 宇


发布人:a73e****    IP:139.201.7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