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再过一个月就是剑要出鞘的时候了。2021年高考怎么考?持续推进的新高考改革今年又有哪些新动向?备战高考的关键节点,考生该格外注意什么?针对这些热点问题,年高君在《今年我高考》圆桌课上,邀请作业帮高中明星主讲们和名家大咖们一起,予以权威解读。
《今年我高考》2.0依托于作业帮高中学部教研教学的精华沉淀,在第一季的基础上迭代更新,输出更贴合高考生所需要的、所必备的、所不了解的核心干货。在2021届高考生即将进入高考战役的路上,《今年我高考》推出考前一个月应对指南。同学们请做好笔记,开课啦!
一、最后30天,回归课本
知识在课内,考试在课外。
倒计时30天,考生们应该怎样备考?作业帮高中明星主讲谭梦云老师在《今年我高考》中建议同学们,高考知识脱离不开课本,一切以课本为出发点,所以大家绝不能轻课本重资料。
考前一个月要利用时间对课本知识进行梳理和清点,尤其是结合考纲、考题以及资料,理清知识脉络,知识层级,知识广度、深度,就回归试卷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查漏补缺。
有的同学可能会问,高中课本我都看了十数遍,再看还有什么用呢?NO!如果你静下心来仔细想想:
课本的知识你真的全部都学会了吗?
看书真的没什么可看了吗?
还是你不会看书,不会复习呢?
书到底该怎么看才能发现自己不会的地方?
所以谭梦云老师建议同学们,此时要做的就是复习教材,多练习之前的试题,现阶段,学习课本要坚持几个原则:
不能单纯只看教材,也不能只看具体的参考书,要两者结合起来看才有效果。
以记忆知识点为主,并不是记忆所有的知识点,而是记忆那些欠缺的部分,争取一次到位,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去重复记忆。
最后阶段切忌一味模仿学霸
作业帮高中明星主讲何连伟老师在高考物理逆袭专场中提到,物理学科加入新高考后,各省从全国卷变为自主命题,变数增多。很多同学当物理成绩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都会做一件事情就是模仿学霸,模仿好同学。
他们是怎么学的,他们做了哪些事情,做了哪些笔记、用的什么颜色的笔去圈了什么知识点,但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大家要走同样的路呢?
纵观各省新高考物理试题,各省出题人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风格,有的喜欢出一些逻辑推理较复杂的,有的则会出一些对概念理解要求比较高的题目,因此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需要具体在各方面进行一定的加强。
二、2021新高考改革有哪些变化?
5月,是高校招生章程集中发布的时期,更是家长仔细研究招生章程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家长掌握好了,7月份的志愿填报才能把握住孩子报考方向。
做好信息收集员,新高考改革的系列“专业术语”务必要逐一了解
比如专业录取原则:从分配专业的规则方面看,专业录取主要有专业优先、分数优先、专业级差三种方式。高校具体使用哪一种方式,会在招生章程中明确。那么家长们就必须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专业优先、分数优先、专业级差,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优劣势是什么?
2021高考志愿填报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
高考年年考,志愿年年报。都说高考是“七分考,三分报”,受新高考改革影响,高考志愿填报较往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例如江苏、湖北、湖南、广东、福建、上海、海南、天津、北京采取“院校+专业组”录取模式;
河北、辽宁、重庆、浙江、山东实行“专业(类)+院校”填报模式。
《今年我高考》针对广大学生和家长面对志愿填报的诸多疑惑,特别邀请高考志愿填报专家张雪峰老师和作业帮高中学部的明星主讲谢天洲老师和康冲老师一起为考生们排忧解难。
作业帮高中数学老师谢天洲提到,与往年相比,2021新高考改革下志愿填报增加了许多新规则,例如:
(1)志愿单位。
改革前以“院校”为志愿填报单位,1所院校即为1个志愿。改革后,采用平行志愿投档的,以“院校专业组”为志愿填报单位,1个院校专业组即为1个志愿;
(2)志愿数量。
改革前平行志愿设置10个院校志愿,改革后,普通类本科批设置45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其他批次采用平行志愿投档的,均设置30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征集志愿设置与相应批次志愿设置一致;
(3)填报要求。
改革后,考生填报志愿时,考生的选考科目须符合拟填报院校及其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其中,选考物理的考生只能填报物理科目组合下的院校和专业,选考历史的考生只能填报历史科目组合下的院校和专业。
三、高考冲刺阶段家长要做好辅助角色
和以往的高考生不同,一月底,今年步入新高考的八大省份高考生还参加了适应性考试。这次全真“模拟演练”,也让大家对30天后的高考更有信心。在最后的一个月时间里,考生的情绪容易发生波动,作为家长要做好辅助,不管是从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照顾。年高君为大家整理了冲刺阶段家长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供参考。
关于睡。家长应该这样指导孩子:困了就睡,不困就学,躺在床上睡得着就睡,睡不着就翻翻书。这样,入睡反倒容易。孩子考前如果没休息好,家长也要鼓励他挺起胸膛,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
关于吃。建议是:比日常生活水平略微高一点就行。孩子在静心复习时,父母不要一会儿送补品,一会儿送水果,这些做法只会扰乱孩子。
针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今年我高考》将于5月中下旬上线两期心理舒压专场圆桌课,以更专业性系统性的指导守护学生心理健康。对于未来的规划,选择权在孩子们的手中,家长只是这条路上的引导,以自己的人生经历给予他们参考和建议。
高考最后30天,勿松弛、勿懈怠,请继续、请努力!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而你们要做的,绝非移山填海,如果你肯等待,所有飘忽不定的云彩,都将汇成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