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过生日,贾母在内院搭了个小戏台,晚上散场,贾母看上了两个小戏子,凤姐道:
“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
大家听到了都不言声,只有史湘云说“像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赶忙给湘云使眼色,结果两头不讨好,不但得罪了史湘云,连林黛玉也得罪了。
这个情节大家印象很深刻,都认为是林黛玉“小性儿”,这是因为没有读懂,我们看看黛玉自己的说法:
“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他和我顽,他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贫民的丫头……你又拿我作情,到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
乍一看,这是林黛玉无理取闹,实际上却是贾宝玉没事找事,正是因为贾宝玉多事,才让史湘云觉得林黛玉“小性儿”。
事实上林黛玉什么都没做,无缘无故的躺枪了。湘云晚上依旧是在黛玉房里睡,这两个人并没有因此产生什么隔阂,纯粹是贾宝玉没事找事儿而已。
林黛玉之所以生气,并不是因为湘云的一句戏言,也不是因为宝玉管闲事,真正的原因是恨铁不成钢,恨贾宝玉不了解自己。
贾宝玉这个家伙,表面上什么都明白,实际上是一塌糊涂,很多读者也跟宝玉一样糊涂。
不信你去仔细琢磨琢磨,贾宝玉每一次发脾气,都是为了贾宝玉。说的准确一点,都是为了两个人的未来。
因为绛珠仙草是下凡来还泪的,林黛玉进贾府,贾母已经和贾敏订好了秘密婚约,林黛玉的一生就是为了两个人的爱情和婚姻而活。
如果你仔细留心就能发现,与此不相干的事情,林黛玉是从来都不在乎的。就比如史湘云这件事情,如果只是打趣黛玉,黛玉并不会生气。有一次贾宝玉讲小耗子偷香芋的故事,林黛玉也没有生气。
黛玉的“小性儿”,纯粹是让薛宝钗逼出来的,薛宝钗也是冲着贾宝玉来的,为了得到贾宝玉,她可谓是使尽浑身解数。薛宝钗的招数层出不穷,大致归结下来主要有四招:
第一招,经常跑去找宝玉玩,没事儿就去刷刷存在感,与贾宝玉可以说是若即若离。
第二招,经常拉拢宝玉身边的丫鬟,以至于原来喜欢跟黛玉玩的丫鬟,都转而投向了她的阵营,宝玉身边好几个重要的丫鬟都被她顺利策反。
第三招,有意无意的说黛玉的坏话,往她身上泼脏水,甚至是故意诬陷,让贾府的人都不喜欢她。
第四招,借助王夫人打压黛玉,逐步提高对宝玉婚事的话语权。
贾宝玉的婚事问题,事关贾府背后的权力之争,对于非宝玉不可的林黛玉来说,就相当于被置于了风口浪尖上,她要面对来自各个方向的恶意与中伤。
而黛玉孤身一人寄居在贾府,不但父母都已经不在了,身边连个可靠的人都没有,只有贾母是站在她这边的,而贾母年事已高,底下的很多事情不是她能控制的。
更何况,很多事情贾母并不会跟她明说,这就更增加了黛玉的不安全感。
同样是把宝玉当做依靠,黛玉跟袭人不一样。袭人看不惯的事情,就会想方设法的提出来,她希望宝玉能改,宝玉前途光明,她就能有个依靠。黛玉则不同,只要能和宝玉在一起,别的她什么都不在乎 ,不会去干涉宝玉的问题。
不仅如此,她自己所面临的这种凶险的处境,从来都没有告诉过宝玉,只是频繁的用女性思维对宝玉进行暗示,这就是黛玉“小性儿”的由来。每一次黛玉生气,都是因为这种不安全感。
而贾宝玉却丝毫都意识不到,根本不知道黛玉的处境,黛玉对她一心一意,她到处拈花惹草,反而怪黛玉不相信他。林黛玉身上的不安全感,他要负一半的责任。
再回过头来说拿黛玉比戏子的事,黛玉不生湘云的气我们说过了,那她为什么要生宝玉的气呢?
两个字:委屈!
我们说过了,黛玉的“小性儿”完全是被逼出来的,而且她只对宝玉“小性儿”。别人不理解她也就罢了,可贾宝玉也不理解她,他也以为黛玉是真的“小性儿”。所以,别人都是不说话,偏偏他冲着湘云使眼色。因为她的掺和,反而把黛玉“小性儿”的污名给坐实了。
我为了你付出一切,你浑然不觉也就罢了,反而把我对你的关心,理解成“小性儿”,所以黛玉才会委屈,才会生气。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宝玉配不上黛玉,这个世界上真正理解她的人恐怕只有我了。各位如果还说黛玉“小性儿”,那和宝玉这个憨憨也没什么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