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新闻能见度 | 医保个人账户改革,账该怎么算
2023-02-14 12:56  浏览:635  搜索引擎搜索“早勤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早勤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随着多地城镇职工基本医保门诊共济改革落地,一波热议在互联网上发酵,直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一些参保人员质疑,改革后个人账户划入少了,自己仿佛吃了亏。多地医保管理方则表态,改革将更好保障参保人员看病就医。人们该如何看待这场改革?


医保个人账户的钱为啥少了

近日,湖北武汉、广东广州、陕西西安等地的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发现,每个月划入医保个人账户的钱少很多。为此,有参保人员在网上发帖讨论,医保个人账户改革是不是让个人吃亏了?

“个人账户以前一个月到账280多元,现在只有80多元。”有人在微博上发帖,改革之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中的钱变少了,意味着去药店买药就要“省着点”,但去医院看门诊可以报销,个人支付的费用会减少,“到底吃没吃亏,实在没办法计算清楚”。

无论是在职职工,还是退休人员,乃至灵活就业人员等纷纷在网上亮明态度,有的点赞,有的希望改革暂缓,有的无所谓。与之对应,各地医保管理部门也通过“政策解读”“热点问答”等形式,尽量将改革的利弊向参保人员讲清楚。

这些回应共同指向了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这份文件明确,“将门诊费用纳入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改革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其中,关于改革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有3条政策安排:一是改革计入办法,在职职工个人缴费部分按照本人缴费基数的2%仍然计入本人个人账户,退休人员因为个人不缴费,他们的个人账户由统筹基金按定额划入,额度是改革当年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的2%;二是适当拓宽使用范围,允许家庭成员相互共济使用个人账户,用于支付政策范围内的医药费、家庭成员(子女、配偶和父母)参加居民医保等的个人缴费;三是健全完善个人账户使用管理办法,规定个人账户不得用于健身、公共卫生等费用。

上述文件要求各省级人民政府要统筹安排,科学决策,在2021年12月底前出台实施办法。国家医保局也表示,将通过3年时间完成这项制度转轨。国内多地已于去年陆续公布改革实施细则。比如,北京市于2022年8月发布《关于调整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的通知》,明确“自2022年9月1日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不再计入在职职工个人账户”“自2023年1月1日起,不再设置职工医保门诊最高支付限额”等。

“改革按规划实施,并不能说很突然。整体而言,这项改革切合社会对医保改革的呼吁,在渐进式清理医保个人账户累计沉淀过多痼疾的同时,也将终结我国城镇职工医保门诊不能报销的历史。”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疗保障研究室主任顾雪非表示,建立门诊共济是通过基金内部(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之间)的结构调整,在不另外筹资、不新增单位和个人缴费负担的前提下,提高门诊保障水平。

顾雪非表示,门诊共济是一项新的保障机制,带来了保障的增量,涉及的资金,既有个人账户调整的资金,也有医保统筹基金的支出,将更充分发挥统筹基金保障功能,把普通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范围。

一道关于获益多少的计算题

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改革必然会有阵痛,也引发了各地医保部门与公众的热切互动。

湖北省武汉市医保局在回应参保人员疑问时举例:参保人李某,在职职工,30岁,年收入10万元,患有颈椎病,在某二级医院门诊就医,今年发生可报销费用3600元,如按照门诊统筹政策,除去门槛费700元,按二级医院60%的报销比例,可报销(3600-700)×60%=1740元。虽然李某个人账户少划入1100元,但其实可多报销640元。

武汉市职工医保实行的是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保障机制。在此之前,统筹基金保障住院和门诊大病,个人账户保障门诊小病,出现了参保职工“有病的不够花,没病的用不了”的情况。一方面,该市60%以上的个人账户沉淀资金趴在年轻和健康群众的账户中;另一方面,退休和患病职工的个人账户结存不够使用,门诊个人自费负担较重。

尽管从医保管理方的角度去看,通过“资金置换”或“资金优化使用”改革,强化了统筹基金支撑能力,在人口老龄化、就医需求持续增长的大趋势下,更有利于保障参保职工的权益。然而从个体的角度,有武汉参保人员在网上留言认为:这不是真正的惠民,个人一年看病花费到不了700元的报销门槛,因此得不到医保报销的福利,而医保个人账户划入的减少却是实实在在的。

总结诸多留言,对改革存在意见的地方包括:个人账户资金减少意味着购药不便,可能要自掏腰包;为了报销去医院看病不方便,需要长时间排队,如果费用未到报销门槛还不能报销;门诊报销有封顶线,保障力度相比住院较弱。也有人怀疑,是不是医保基金不够用了。

针对上述关切,武汉市进行了相应部署:增加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数量,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纳入门诊统筹范围,让参保职工有更多就医机构选择;增加医保门诊慢性病特殊疾病保障病种,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特殊疾病病种由28类增加到37类,基本病种从32种增加到70种;推行电子处方流转,参保职工可以凭定点医疗机构的电子处方,直接到门诊统筹定点药店购药,可用门诊统筹基金支付。

“个人账户改革不单纯是个人账户资金划拨的调整,或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建立,而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的改革。”顾雪非表示,医保政策体系对于参保人员来讲相对复杂,不同统筹地区在具体政策上也有差异,对各位参保人员所产生的的影响不尽相同,一些参保人员对于改革的担心可以理解。化解这些担心,需要各地医保部门做好政策解读宣传、深化配套改革,推动制度顺利转轨。

各地反应热度并不一致的背后

无论如何,改革都已在路上。国家医保局统计显示,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已覆盖超七成职工参保人。

顾雪非表示,个人账户改革就是对医疗保障权益进行重新调整和再分配,其根本目的在缓解个人账户出现的“资金分散+过度沉淀”的矛盾,确保职工医保制度安全、平稳和持续运行。

“过去,很多参保人员会认为个人账户里的是自己的钱,愿意更多去用医保统筹的那部分,也导致了一些不合理的医疗行为。比如,本可在门诊解决的变成了住院。实行门诊共济保障、相应提高门诊保障水平,有助于实现合理诊疗。”顾雪非说。

从个人的小账本看社会的大账本,医保改革都要继续优化调整。近日,针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6706号建议,国家医保局答复:当前随着医药技术快速进步、居民医疗需求逐步释放、人口老龄化加速,医疗费用持续高速增长对医保制度运行影响很大,医保基金支出压力较大。近年来,全国医药费用年增幅在8%左右,2021年与2011年相比,全国次均住院费用由6632元上涨到11003元,10年间涨幅约66%;全国次均门诊费用由180元上涨到329元,涨幅约83%;全国人均就诊次数由4.7次提高到6.0次,增幅约28%。

另一方面,《2021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职工医保参保人数为3.5431亿人,占全国基本医保参保人13.6297亿人的26%;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累计结存11753.98亿元。

“大量资金沉淀在个人账户之中或是被滥用,不仅导致医保的共济功能受到了严重制约,同时也加大了制度的管理成本。”顾雪非认为,大部分健康人群个人账户大量结余,少部分年老、体弱人群个人账户入不敷出,个人负担沉重。一些门诊特殊疾病,如肿瘤的放化疗、器官移植门诊抗排异治疗、白血病等,所花费用往往比住院更高,负担更重;我国慢病人群数量庞大,而且还在递增,一般的高血压、糖尿病每次治疗费用并不高,但长期持续治疗吃药,年度累积的医疗费用负担就比较重;普通门诊费用不能报销影响就医行为,延误早发现、早治疗,反而带来更大的医疗费用负担。

记者注意到,各地“热议”的热度并不一致。比如,在取消门诊报销门槛线的广州、取消门诊报销额度限制的北京,人们对改革的“议论”较少,而武汉因为4000元报销额度的限制,则频频成为被点名的对象。

“改革过程中出现不同的声音很正常,因此在改革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各项配套服务的衔接联动工作,细化改革动作,提高参保职工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稳步提升保障水平。”顾雪非认为,完善医疗资源布局、强化基层服务能力、开展门诊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工作,还需要同步推进,着重强化参保人员获得感的兑现。

顾雪非特别指出,比较分析显示,国内住院率高的地方一般门诊保障水平较低;反之,住院率较为合理的地方,门诊保障水平相对比较充分。“这个现象应该引起重视。”顾雪非说。

短评

以实际成效 让参保人员感到“值得”

为什么现在开始推进个人账户改革?这是多地实施城镇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后,许多人心头浮出的疑问。回应这个疑问,医保管理部门最大的难点在于,已经存在的个人账户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现实利益,一旦触动很容易引发不同意见。然而不改又不行,现实的情况就是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沉淀过多、部分参保人员门诊保障不足、医保基金支出压力较大,如果单纯只做增量而不对存量进行调整,医保基金使用效能就会遭遇瓶颈。

既要算小账,也要算大账;既要算眼前账,又要算长远账。总的看,对参保人员而言,改革后统筹基金会加强,生病后可以通过统筹基金报销,大家互助共济,保障会更充分。每个人都有年老和生病的时候,有的人现在看病不多,但疾病带来的经济风险是长期存在的,长远来看都会从改革中获益。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逻辑,然而要在落实中消除阻力,又很难。促使参保人员认同,仅靠“政策解读”“热点问答”显然远远不够,更为关键的举措还在于配套改革跟进,在方便就医、提升保障、细化服务上下功夫,让参保人员从“此消彼长”中真正体验到获得感。

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复杂程度高,事关3亿多名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也涉及医疗机构、药店等利益主体。完善好这项改革工程,不可能仅凭一次政策调整就能彻底实现,还需保持改革的初心和韧劲,把握好各项配套服务的衔接联动,以参保人员的关切为导向,以实际成效来让广大参保人员感到“值得”。


文:健康报首席记者 叶龙杰

编辑: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


发布人:e662****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