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和婚姻(1)
托尔斯泰最著名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开篇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
著名作家李筱懿说,这个观点,她不认同。
她说:依照我看到的现实恰恰相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不幸的家庭无非都是那几个相似的原因。因为每个人婚姻幸福的来源,其实完全不同。有人因为获得爱情而幸福,有人因为儿孙满堂而幸福,有人因为后顾无忧、事业成功而幸福,有人因为平等交流、被激发了梦想而幸福。让一个渴望激情的人拥有忠诚却木讷的伴侣,或者让一个期待儿孙满堂的人去过自由的丁克生活,无论外人眼中ta与伴侣多么般配,在本人看来都谈不上幸福。
我的观点是:幸福的家庭和不幸的家庭都各有共同之处。现象是五花八门,千差万别的,但内核是有限的。
亲爱的朋友,你的观点呢?
由家庭,我想到了爱情,想到了爱情三角理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斯坦伯格认为所有的爱情体验都是由激情、亲密和承诺三大要素所构成的。
激情指一种情绪上的着迷,个人外表的和内在的魅力是影响激情的重要因素。
亲密指的是两个人心理上互相喜欢的感觉,包括对爱人的赞赏、照顾爱人的愿望、自我的展露和内心的沟通。
承诺主要指个人内心或口头对爱的预期。如果说“激情”和“亲密”更类似于情绪或是体验,那么“承诺”则是爱情当中最理性的部分,“承诺”指的是我们维持爱情关系的同意要约和保证,意味着两个人要在很多具体事情上达成一致,既包括“短期承诺”,也包括“长期承诺”。短期承诺可以理解为表白,长期承诺可以理解为履行爱情的忠诚和责任,是在亲密关系中的共识。承诺是将短期恋爱上升为长期生活的关键。
激情是“热烈”的,亲密是“温暖”的,而承诺是“冷静”的。
发展一段健康、长久的爱情关系,需要同时考虑到激情、亲密和承诺这三个坐标。
斯坦伯格根据这三大要素组成了七种不同类型的爱情:
1,喜欢式爱情(Liking):
只有亲密关系,在一起感觉很舒服,但是觉得缺少激情,也不一定愿意厮守终生。
2,迷恋式爱情(Infatuated love)
只有激情体验。认为对方有强烈吸引力,除此之外,对对方了解不多,也没有想过将来。只有激情,没有亲密和承诺。比如初恋。第一次的恋爱总是充满浪漫,却少了成熟与思考,是一种受到本能牵引和导向的青涩感情。
3,空洞式爱情(Empty love)
只有承诺。缺乏亲密和激情,如纯粹的为了结婚而谈的恋爱。
4,浪漫式爱情(Romantic love)
有亲密关系和激情体验,没有承诺。这种“爱情”崇尚过程,不在乎结果。
5,伴侣式爱情(Companionate love)
有亲密关系和承诺,缺乏激情。更多的是四平八稳的婚姻,履行着权利、义务,也有“左手拉右手”的亲人之爱。现实生活中很多婚姻,都在此状态中。这也是激情退后,必然会呈现出的一种状态。
6,愚蠢式爱情(Fatuous love)
只有激情和承诺,没有亲密关系。没有亲密关系的激情顶多是生理上的冲动,而没有亲密的承诺不过是空头支票。
7,完美爱情(Consummate love)
同时具备三要素,包含激情、承诺和亲密。只有在这一类型中我们才能看到爱情的庐山真面目。
8,无爱(Nonlove):三个因素都不具备。
斯坦伯格在这些爱情前面都加了一个“式”字,因为在他看来,前面列举的六种都只是类爱情或非爱情,在本质上并不是爱情,只有第七种才是爱情,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类爱情和非爱情的情形实在太多,以致把具备三要素的爱情基本当作是一种超现实的理想状态。
我觉得这个分析倒也符合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金字塔原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