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腹痛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不适症状,它的发生往往与进食有关,有人是饿肚子时痛得厉害,有人是吃完饭更严重。其实,不同的疼痛时间可能预示着不同的疾病。
上腹痛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虽然都是痛,但饭前、饭中、饭后痛的病因差别很大。
餐前痛:
十二指肠溃疡
秋冬、冬春交替之际,常见十二指肠溃疡,典型症状就是空腹时上腹痛,也可能会出现夜间痛,进食后就能缓解。这是因为患者的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多,且破坏能力与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能力失衡,出现了自身消化,造成溃疡。而空腹时,由于没有食物中和胃酸,部分胃酸溢入十二指肠,刺激溃疡面,痛感会更强。进食后,胃酸进入十二指肠时已与食物充分混合,降低了酸度,对溃疡面的刺激较小,疼痛便会有所缓解。
餐后0.5-1小时痛:
胃溃疡
胃溃疡也是胃黏膜防御能力减弱所致,患者多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进食后,食物与胃黏膜发生摩擦,刺激溃疡部位,而且胃蠕动增强,会对溃疡造成牵拉。为了消化食物,胃酸分泌增多,黏膜受到的破坏更大,某些辛辣食物还会加剧这种刺激,导致患者出现明显餐后痛,疼痛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饱餐后有烧灼感:
胃食管反流病
由于患者食管的防御机能下降,进食后胃酸分泌增多,加上反流物刺激,便可引起胸骨后疼痛、不适或烧灼感。
进食中痛:
慢性萎缩性胃炎
大多数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有的可能没有症状,有的是不同程度的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但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黏膜糜烂者的上腹痛较明显,常反复发作,出现在进食中或餐后。
餐后饱胀:
功能性消化不良
患者常有反复发作的中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感及早饱感。目前认为,该病与内脏高敏感性、胃肠动力障碍、感染及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内脏高敏感性常使其更易出现上腹部不适,且餐后比空腹时更敏感。
需要提醒的是,治疗上腹痛首先要找到病因,盲目止痛只能掩盖病情,增加诊断难度,甚至可能导致误诊。因此,一旦出现明显上腹不适,最好及时去医院就诊。如果病程中出现腹痛加重、无规律、消瘦、贫血、黑便、吞咽困难、腹部肿块等症状,更应提高警惕,尽快就诊,查明病因。
文 | 潘文胜(浙江省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编辑 | 李志鸣
校对 | 耿 静
审核 | 叶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