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以战略为导向、从编制到执行、从调整到控制、从分析到考核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将医院人、财、物、技全部资源纳入预算管理范畴,重塑医院管理秩序
全面预算管理是医院运营管理的核心。自深化医改以来,国家层面发布了一系列文件,要求公立医院实行全口径、全过程、全员性、全方位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促进资源有效分配和使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自2005年起借鉴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历经培育文化、支出控制、全面预算、战略预算管理等四个阶段,建立起“无预算不开支、事权财权统一、花钱必定问效、无效必定问责”的预算管理机制和管理文化,将医院人、财、物、技全部资源纳入预算管理范畴,重塑医院管理秩序。
调动全员参与
医院制定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办法》,建立了由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归口管理部门和预算科室组成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明确相应职责,医院所有部门、所有科室都纳入这一体系中,确保预算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预算责任单元。
医院对从预算编制到预算考核评价的全流程环节进行了闭环设计。
预算编制方面,以政策、战略为驱动,以绩效为杠杆,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层层组织做好预算编制工作,将年度目标以预算的形式分解成各部门与员工的任务,预算管理委员会对预算方案进行审议调整,严格控制不合理支出,经院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执行。
预算执行方面,严格遵守预算执行授权审批制度和各项审批程序,经批复的预算严格执行,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并将预算作为开展各项业务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
预算调整方面,当医院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医院内部发展战略发生改变、内部资源配置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医院按规定程序启动预算调整流程,并报业务主管部门备案。
预算分析方面,建立财务分析指标预警机制,并加强财务分析结果的应用,对核心指标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查找原因并采取对策。
预算考核方面,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预算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年终考核、资源配置、以后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落实责权利对等机制
中国科大附一院在2005年就引入医院内部管理的“探测器”——预算归口管理方法,按照“谁办事谁花钱谁编制预算,谁管事管什么事管什么预算”的归口分级管理思路,强化收支归口管理部门职责,强调权责对等,通过事权与财权相统一,使各部门职能责任分工清晰明确。
收支预算归口管理部门根据年度目标任务开展医院核心业务,并落实在预算编制工作中,审核并汇总各预算责任科室上报的归口收入、支出预算,按时提交给预算管理办公室,做好事前把关;管理并监督归口收入、支出的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管理办公室定期沟通,做好事中控制;跟踪与管控各预算责任科室的核心预算指标,及时采取措施,实现预算责任层层落实,做好事后应用。
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医院加强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对预算编制、审核、执行、调整、决算、分析、考核的全过程实现信息化管理,从预算编报提交、预算审核、执行分析到全程监管,都从线下移至线上,提高医院管理和运行效率。
逐步实现医院预算管理系统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对接,直接从信息系统汇总提取预算数据,解决了以往预算各类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预算分析结果不够准确的问题。
预算实时管控,预算执行控制同步了财务流程的整个过程,包括申请单提交、审核,借款单提交、审核,报销单提交、报销支付,付款记账等,通过适时与适度的内部控制,将全面预算的控制规则贯穿至事前、事中与事后。
预算成本绩效一体化管理
医院建立了预算成本绩效一体化财务管理机制,以实现医院战略为目标,以预算管理为基础,融入成本管理和绩效考核。
预算整合了医院各个部门的资源,是对医院整体的利益协调和战略布局,包含管理人员对医院未来发展的预期以及所需的资源配置。成本管理是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的“数据基石”“管控操作杆”,管理人员对全院整体或各科室的成本效益进行预算,这些数据不仅是未来预算编制的起点和基础,也是员工绩效管理的数据支撑点。绩效管理是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的“试金石”“指挥棒”,在新的运营形势下,绩效管理早已经不是单纯的经济管理,更是包含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在内的综合性管理,是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运用于医院实际的“试金石”。
预算不是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堆砌,而是通过预算数据发挥管理作用
发挥统筹全局的作用
预算管理要想成功,一是需要领导的持续重视与支持,日常工作均在预算安排下有序开展;二是编制方法科学与历史数据准确,为预算执行、控制、分析、考核奠定基础;三是医院各层级的认同,对预算编制方法特别是对预算管理规则和文化需要高度认同,理解“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的原则,并贯彻在日常工作中;四是建立适用的信息系统,要符合医院实际情况和模式,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大上;五是培育严肃的预算管理文化,预算与医院战略目标息息相关,关系医院年度运营目标能否完成,需要全体员工发自内心地认同“以价值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
预算管理还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需要与可能的关系,编制预算需求时,克服盲目求大、求新、求好,补牢资源需求与财务保障之间的缺口。各科室的资源配置申请要与医院长期发展战略“软挂钩”、与科室自身业务发展计划“硬挂钩”,实现由“资源需求型”预算向“资源配置型”预算转型。
二是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即内部财务预算与外部部门预算如何做到协同。
三是收入与支出的关系,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
四是预算与执行的关系,要严格预算执行,建立预算指标全程监控体系,对比分析预算执行进度和时间进度,二者偏差较大时,需要及时进行预警提醒,督促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方案。
五是计划和实际的关系,年初预算编制了某类开支事项,但实际是否开展、开展得如何都需要进行反馈。
六是财务和全院的关系,财务部门作为预算的组织和牵头部门,需要统筹全员参与全面预算管理。
整合医院目标与行为
预算的本质是管理。预算不是一系列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堆砌,不是为了应付各种检查和评审而去开展,而是通过预算数据发挥管理作用,去体现医院战略目标和年度任务。
预算是一种理念和文化。医院的战略和管理文化需要通过预算落实去实现,通过将医院战略分解为具体的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可以从目标导向、行为导向的角度,对各科室进行正确引导,让大家劲往一处使,促进人、财、物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预算是一种制度与机制。预算是一种支配着所有人行为方式的制度,不仅是责任机制,通过预算指标去设定预期目标并致力于实现;更是利益机制,不单单设定义务,同时责权利对等,给予预算科室一定权利以便更加顺利地实现预算目标,最终重塑医院的管理秩序。
预算是一种整合。预算是管理行为和战略目标的整合,有利于医院人、财、物等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构筑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总会计师 操礼庆
编辑:于梦非 肖薇 张漠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闫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