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新闻
古今一爱 河南“黎集寿星鹅”
2021-06-24 22:52  浏览:1000  搜索引擎搜索“早勤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早勤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原标题:古今一爱 河南“黎集寿星鹅”)

从空中鸟瞰,地处大别山区,与安徽、湖北相邻的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酷似一只展翅俯冲的大鹅。其鹅头在大别山脚下,那固始县陈淋子富金山、史河犹如鹅身,其鹅尾在北大山,而东西大岗恰如双翼。整个固始县地形仿佛寓意了一种因鹅而起的浪漫缘分。

古今一爱 河南“黎集寿星鹅”

古镇黎集在固始县东南,其中有一条老街依河建在史河畔。史河水面宽广,水流平稳,九曲通幽,是连接鄂豫皖主要水上交通要道。在镇上史河沿岸队老庙一片,有一个鹅交易市场。每天天一放亮,人们挑着鹅、赶着鹅、提着鹅、抱着鹅,从四面八方涌向这个市场进行交易,鹅苗、鹅蛋、鹅血、鹅杂、鹅肉,俨然一个以鹅出名的古镇老街。

古今一爱 河南“黎集寿星鹅”

晨曦下的史河河面上,南来北往的船只装载的全是鹅,黎明前的古镇完全变成了鹅的世界。河上的船号声、岸上群鹅的高歌声、古镇老街上的叫卖声,好一副栩栩如生的“黎明史河图”。

古今一爱 河南“黎集寿星鹅”

而这幅图的主角,还是黎集寿星鹅。每天黎明之时,一大鹅展翅引颈,昂头向天长鸣,众鹅立马纷纷响应,霎时间万鹅振翅高歌,鹅声鼎沸,此起彼伏,场面繁华壮观…

古今一爱 河南“黎集寿星鹅”

此刻的场面,是一生酷爱养鹅的书圣不曾想见的。河南信阳固始县黎集寿星鹅,传说是东晋书圣王羲之在淮南郡(今淮南寿县一带)做官期间,随他从家乡山东临沂“客迁”饲养,后历经千年开枝散叶,代代相传。

作为“客家鹅”的这种白鹅能快速在淮南当地繁衍生息,喧宾夺主,得益于与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独一无二的食物链。当时的淮南郡包括六安、霍邱、固始一带,又称为古蓼国,其名源于国境遍布红蓼这种野生植物。

古今一爱 河南“黎集寿星鹅”

曰:蓼科植物,果实可入药,味辛辣,祛湿除痹,有活血、止痛、利尿等功效。一到秋季,成熟后的红蓼籽压弯枝头,漫山遍野。遥想当年随书圣从临沂而来的鹅群,一钻进红蓼丛中,即摇头挺颈、狼吞虎咽,直撑得走路左右摇晃,方才罢休。久而久之,此白鹅因长期食用红蓼籽而变得鹅包奇大,酷似寿星额头,其项颈长、体型硕大、叫声嘹亮,早已不是当年模样。就这样,一个新的白鹅品种诞生了,它就是如今的“黎集寿星鹅”。

古今一爱 河南“黎集寿星鹅”

而寿星鹅之硕,还得益于其生长的淮河流域,不论六安、霍邱、固始,皆是以水稻为主的产粮区。每年八月,水稻收割,却在原稻茬上又会长出为期三个月的二茬稻。当地农民没有收割二茬稻的习惯,歪打正着地成为大白鹅的天然牧场。白鹅先吃红蓼籽,再吃二茬稻,好生膘肥体壮!

古今一爱 河南“黎集寿星鹅”

黎集寿星鹅对环境适应性强,善觅食、耐寒暑、能粗饲、常合群,其基因和环境还带来了其生长快,肉质美等特色。当地美食“固始鹅块”,早已凭借美味席卷国人餐桌,寿星鹅功不可没!“吃鹅到黎集,才算没缺席”!寿星鹅肉营养丰富,脂肪含量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有利于人体健康。黎集寿星鹅全身是宝,它的羽绒产量高、弹性好,蓬松质佳、绒朵极大、保暖极佳,是绝好的羽绒材料,驰名全国。

古今一爱 河南“黎集寿星鹅”

今人提起王羲之,随之想起的是《兰亭序》,何曾想到作为爱鹅之人的书圣,当年从鹅的体态、行走、游泳等姿势中悟出了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继而通过观察鹅与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辩证关系,引发内心灵感,令其书法造诣古今无人超越。又有初唐诗人骆宾王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更是妇孺皆知,流传至今。更有宋朝皇帝宋徽宗的《红蓼白鹅图》,就是他在淮南巡查时即兴而作。

“寿星鹅”穿越古今,承载了古人的宠爱,又宽慰了今人的舌尖。到现在,伴随着那历史悠久“黎明开市,因鹅成集”的鹅都——黎集古镇,共同绵延着古人浪漫的情怀。

---王大松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与作者!

发布人:005d****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