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朦胧,微风拂面,他站在船头,眺望远方。黑黢黢的远山,在安眠。水汽蒸腾,雾气缭绕。
一丝寒意钻进他的心里。他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
现在是夜里什么时间了?远处的渔火已经渐渐熄灭。只剩下他的这一只小船,在江面上飘荡。顺着水流,任意西东。
他的内心里,格外黑暗,就像此刻的江面上一样,看不到一点儿光亮。
那天,他站在红榜前边,仔细搜寻自己的名字,一遍又一遍,他没有看见自己的名字。他心里的一簇火苗被一盆冷水浇灭了。原本指望着这一次尅金榜题名,改变自己的命运。无数个黑夜里挑灯夜读。无数个黎明时刻,他写下最美的诗文。等待着期盼着,无数次想象自己披红戴花走马游街,一张高中的捷报给他带来无限的荣耀。可是,现实无情地击碎了他的美梦。他落榜了!
又一次名落孙山,他的脚步踉踉跄跄。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回到住处的。
他无数次,问自己,我的生命价值在哪里?
阴云遮住了月亮,他的心也被乌云遮住了。
他无奈地慨叹。回到船舱里,一盏孤灯照亮了他的双眸。他挥笔写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就是唐朝诗人张继的一个故事。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
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王朝差点儿土崩瓦解。叛军占领了洛阳,又直逼长安,两京不保,连皇帝和他的后妃们,都识趣地仓皇逃离了京城。思来想去,张继决定还是逃离京城。这一年,张继刚好“三十而立”之年。按古人的说法,他正应当有所成就,偏偏赶上了安史之乱,也只能将“三十而立”化作“三十功名尘与土”了。为了躲避战乱,张继乘船南下,流寓吴越一代。在这硝烟之中,张继草草结束了他失败的京漂儿生涯。
在某一个悲凉的秋夜,张继乘船来到枫桥下,听着不远处寒山寺传来的钟声,孤寂而辽远,想起自己失意的青春,国家凋敝的景象,以及百姓悲苦的流离,不禁愁绪郁结,吟出了那首闻名千古的《枫桥夜泊》。
总的来说,张继的故事是一个充满动荡和挫折的故事。在战乱中他被迫离开家乡,开始了流亡生涯。然而,即使在这样困难的环境下,他仍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其中最著名的是《枫桥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