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的时候考英语四级,作文所占相当大的比例,这部分分数如果拿下高分,会极大增加通过的概率。怎么才能拿高分,有一些技巧,举个例子,就是同义词组的多重表达,比如很多,简单的说法 a lot of 或者 lots of ,这显然有点low,如果用hundreds and thousands of就感觉高大上不少了。中文英文是类似的,表达不尽相同,比如我们说打篮球,踢足球,两个动词,一个打,用什么打,自然是手,而踢的动作自然是脚发出的。而在英文中打篮球为play basketball,踢足球为play football,都是play来表达,没有我们中文这么精准的区分,我还是更喜欢我们的汉字表达。
自从仓颉造字以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雕细琢,把我们的语言文字打造得就像愈来愈精美的工艺品。语言表达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这个“据”“连”“通”,用得真是妙极了。
《三国演义》里刘备被曹操追赶,东吴谋士是这么形容: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几无容身之地。四个动词“弃”“走”“败”“奔”把刘皇叔那种狼狈惶惶不可终日的神态表现德淋漓尽致。
曹植《洛神赋》开头提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背”“越”“经”“陵”,四个动词的使用感觉曹子建杂耍一般便把最优的排列组合选了出来。“税驾”“秣驷”“容与”“流眄”,以前我背过洛神赋,形容女子之美语言之唯美瑰丽,大概无出其右。
苏轼《后赤壁赋》中: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履”“披”“据”“登”“攀”“俯”真是一字传神,可以想象出东坡是怎么爬山的。
以上简单举几个例子,表现我们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妙,身为一个中国人,在记诵古人的诗词古文的时候,真是感慨语言文字之美,可以跨时空与古人进行对话,我想说,当一个中国人,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