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2个健康产业项目花落青岛
继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签约落户合作建设青岛院区后,青岛大健康产业再次迎来盛事。6月3日上午10时30分,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青岛健康产业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中铁世界博览城新闻中心成功举办。现场共22个合作项目签约,总投资额171.65亿元。与阿斯利康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合作疾病早筛项目也于当天进行了签约。
青岛大健康再签22个大项目
签约项目中,有21个产业投资项目、1个技术合作项目,涉及高端医疗、智慧医疗、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旅游等多个领域。
这些项目包括思路迪生物医药项目、青岛市区域分子诊断中心项目、赛拓国际健康城项目、古镇健康旅游综合体项目、星空智程康复中心项目、青岛汇铸百洋健康产业投资基金项目、雅馨生物莱西产业基地项目、青岛生物医药JM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国际健康管理中心项目、深圳赫兹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海华生物制药研发中心项目、瑞明生物医疗健康产业园项目、海尔生物安全科创产业园项目、北沃医疗器械生产制造项目、佰年颐堂智慧医疗共享平台项目、数字化全科医学协作项目、DPR药业项目、盈海海韵医疗服务综合体项目、奥瑞森医疗科技项目、海华莱康医养康复项目、青岛智慧生物医疗产业园项目、基因重组疫苗和单抗开发项目等。
强强联合锚定区域医疗高地
据了解,签约各方均在各自领域有着不俗的表现。清华大学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青岛市市立医院签约共建青岛市区域分子诊断中心项目,该项目将开展感染性疾病病原、肿瘤治疗和预防靶点、罕见病、生殖遗传及出生缺陷、药物基因组学等相关分子诊断检测,为青岛市精准医学的发展注入动力。
清华大学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生物芯片的若干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成果。其产业化平台——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清华大学布局生命健康领域的核心企业,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早批复的个体化医学检测试点单位、首批在遗传病诊断、产前筛查与诊断、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肿瘤诊断与治疗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单位,也是目前资质最全的单位。
青岛市市立医院总院长管军介绍,根据协议,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将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建立程京院士青岛精准医学研究室,向中心提供核心先进技术支持,积极推动青岛市区域分子诊断中心成为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分中心,成为国内一流的区域分子诊断医学中心。
引入“活水”助力健康产业发展
健康产业是朝阳产业,更是青岛城市发展赖以生存的基石,是栖居在城市中的我们幸福所在、生命所托。
去年,青岛市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市校共建“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新增6家大学附属医院;引进各类人才2947名;建设高水平医院重点项目20个,计划增加床位1.61万张;省医养健康产业龙头企业9家。围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近年来青岛发展健康产业的脚步明显快了起来。期待着本次签约项目落地,为青岛的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更强动力。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于波
张文宏新冠疫苗接种仍需提速
疫苗是结束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最具有希望的公共卫生手段之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传染病与生物安全应急响应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文宏等专家、学者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分论坛上,围绕公共卫生与应急医学、人人享有免疫与预防、新冠疫苗等话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新冠疫苗接种逐步推进让人类看到了战胜新冠肺炎的曙光。张文宏介绍说,“临床医生从第一次跟新冠肺炎病毒交手开始,就要尝试弄清楚它的病死率、发病率、传播的速度、对病人的影响等。现在最关键的一点是有大量的临床数据研究支撑,必须要打新冠疫苗。”
张文宏还提到了全球何时恢复正常人员往来的问题。他表示,全球什么时候恢复往来,要看疫苗的普及程度。他表示,新冠疫苗接种仍需提速,我国最好在今年年底完成新冠疫苗的接种,明年上半年有望有条件恢复跟部分国家往来。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记者王世锋
李兰娟将中国经验传递到全球
新冠疫情的暴发,让传染病更受关注。3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围绕新冠疫情防控、病毒性肝炎防控、商业保险等话题接受了媒体采访,并做了主题交流分享。
“打疫苗非常重要,一定要打。”谈到新冠疫苗的话题,李兰娟说,“起初要求60岁以上人群不能打,我就说我们这些经常跟病人接触的人群一定要打。打疫苗可以积累免疫功能,就能做更多的工作。”她说,自己接种疫苗后没有任何副作用,抗体水平也比较高。
她还表示,我国在抗击新冠方面积累了非常宝贵的成功经验,要通过这次大会,把中国经验传递给全球QT国家,为世界人民健康作出贡献,大家共同取得抗疫胜利。“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疫苗接种,但还没有达到建立免疫屏障的水平,还要继续加大疫苗接种的力度,加强对外来输入的控制。”她特别提到,新冠疫情防控的三大策略是及早发现、控制传染源、及早隔离。山东包括青岛在内都处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疫情防控仍然不能放松,空中、海上入境要加大检验力度,保证感染的人、物进入山东都能被发现。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记者王世锋
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本报6月3日讯3日,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与青岛高新区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期间举办战略合作发布会。未来五年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的各类相关会议、论坛以及国家工信部创新产业转化平台都在将在青岛落地。双方的合作将形成技术引领、资本助力、企业驱动、平台支撑的发展生态,带动青岛医养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青岛市医学装备行业的提档升级,提供强劲动力。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成立于1990年,是国家卫生健康委主管医学装备领域唯一的国家一级社会组织。经过30年的发展,协会现有团体会员1698家、个人会员39380余人,主要由两院院士、学科带头人、知名专家、学者、企业领军人才组成。由装备协会主办的中国医学装备大会已成功举办29届。中国医学装备大会和展会已成为我国医学装备行业每年最重要的盛会之一。
青岛高新区作为全市重点打造的生物医药集聚区,拥有国药集团、海尔生物医疗、融智生物等生物医药类企业近500家,拥有康复大学、易邦生物动物基因工程疫苗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创新平台,是国家火炬海洋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位列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环境竞争力第8位。(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于波)
全国先行先试发展疾病筛查
本报6月3日讯3日下午,全球性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来青,与市卫健委签署疾病早筛项目,双方将针对常见的慢性病及肿瘤病进行合作,在全国先行先试发展疾病筛查。
据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介绍,阿斯利康将与青岛合作,针对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和慢性肾病等常见的慢性病,以及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和胃癌等重要的肿瘤病进行筛查,在全国先行一步,努力把慢性病及肿瘤病的防线提的更早,通过早诊断早治疗以实现患者的早治愈。根据协议,将在青岛进行上百万人群的慢性病及肿瘤病的预防性筛查。
此外,他们还看重青岛的营商环境,目前正在谋划布设创新科技园等项目,希望在青岛今后的发展中有阿斯利康的身影。
阿斯利康是一家全球性生物制药企业,在中国的业务重点集中在呼吸、心血管、代谢、肿瘤、消化、肾脏疾病等领域,生产销售近40种创新药物。2020年在华销售额达53.8亿美元。(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记者李勋祥)
【来源:青岛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