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这个领域的竞争,我觉得目前最重要的是大模型,也有充满危机感的行业的领军人物讲,如果我们今年下半年仍然不能做出中国的通用大模型,因为美国还再不断地往前走,以后可能我们连汽车的尾灯都看不见,这个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这是在5月的一场论坛上,上海市徐汇区委常委、副区长俞林伟的喊话。彼时,他在论坛上广发英雄帖,表示大模型是真正的“国之大者”。徐汇愿意以事业合伙人的胸襟和担当,真金白银地拿出办公的载体、算力的资源和研发费用的补贴支持行业发展。
在WAIC的“大模型时代的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以及风险”论坛上,俞林伟进一步宣布了《徐汇区关于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了大模型产业扶持新政。此外,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正在各地密集出台,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第一梯队,杭州、南京、苏州、成都等第二梯队都在布局。
政府的AI雄心
作为人工智能集聚区,徐汇区此次发布的大模型扶持新政,一是聚焦技术强基支撑,重点支持通用大模型、垂类大模型的技术创新,聚焦场景的示范应用;二是聚焦创新生态的构建,针对算力、数据、算法以及企业发展过程当中的融资保障、人才支撑。
在真金白银的支持上,具体包括:最高50万元的科技创新服务补贴;采购算力予以最高30%补助500万元;获得市级资金支持的项目最高可按1:1的比例给予配套支持;应用场景建设最高可给予300万元支持;大型活动举办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资金支持;支持企业上市给予配套补贴最高600万元;支持企业信贷融资给予不超过利息的50%的贴息,单户不超过50万元。
不过,在论坛随后的环节中,国务院参事、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直言“投资力度还不够”,由于技术的变革,还需要地方政府加大力度投资,才会使地区真正立于中国大模型时代的优先者,他提到,目前北京、深圳、广州、杭州等政府的投资力度都非常大。
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正在各地密集出台。北京明确在文件标题中提到了“通用人工智能”。到2025 年,北京计划基本建成可有力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格局,以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届时,算力芯片等基本实现自主可控,通用人工智能雏形显现。
深圳最为国际化,充分利用区内跨境的优势,多份文件提到了要依托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等区域,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研管理制度,探索实施更加开放、便捷的国际组织注册制度,吸引港澳台以及国际人工智能高端创新要素聚集。
上海重视对战略产业的AI 赋能,计划加大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中对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的布局,促进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无人船、医疗器械、药物研发,以及金融与物流等产业应用。
在7月8日下午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闭幕式上,《上海市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公布,并发布了“模”都倡议。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英介绍,破解发展瓶颈的三项计划,一是大模型创新扶持计划,重点支持上海市创新主体研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模型,实施专项奖励,加速模型迭代;二是智能算力加速计划,强化大模型智能算力建设力度,建立绿色通道;三是示范应用推进计划,加强大模型在智能制造、教育教学、科技金融、设计创意、科学智能等垂直领域的深度应用和标杆场景打造。
启明创投发布的《生成式AI》报告显示,第一梯队城市均围绕算力、数据、产业上下游生态加以布局,成为跨区域协作的中心。第二梯队城市也紧随其后,成都是首个在这波AI大模型浪潮中公布政策的西部地区城市,计划到2025 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产值突破 1500 亿元;南京则提出到2025 年,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收入超过500 亿元。
人才、创新是缺口
“回首五六年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个人并不是十分满意,或者没有完全符合预期。我们上一轮人工智能的发展,在突破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识别领域的技术以后,从一定意义上没有再看到大的技术上的突破。”俞林伟说。
俞林伟认为,不能把人工智能的发展简单地同过去信息技术领域的技术和应用简单地混淆在一起,我们也不能重复过去我们科技创新只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阶段。“美国OpenAI的横空出世,我们能不能迎头赶上、能不能在较短的时间里面做出中国自己的ChatGPT,至少在今年年底之前能够做出3.5的版本,这本身还是一个挑战。”
戴琼海认为,从智能发展产业来看,我们既乐观又不乐观,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这个时代,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迎来发展机遇,但也面临应用强、原始创新不足等问题。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应用市场,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整体水平与美国相当,大部人才也集中于应用层,戴琼海提出,我国在基础性技术和人才方面明显处于弱势,近十年来所有颠覆性技术均由美国主导,支撑人工智能的基础性芯片等技术被卡脖子。
“美国人口是中国人口的零头,但其人工智能产业数量却是中国的一倍以上,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对比来看,基础层非常少,但应用场景和技术层发挥空间特别大。”戴琼海说。
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有三个基础——算法、数据、算力。戴琼海指出,在算法层面,大模型预计5年左右将成为人工智能应用中关键基础性平台,类似PC时代操作系统由美主导,大模型生态可能会对我国形成严峻的挑战。
另外,启明创投在其报告中提到,长期来看,人才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影响超过了算力。中国研究人员发布的论文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美国,但金字塔顶端,无论是研究还是创业,美国仍然占据明显的优势。
在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研究创新的重心正从高校转移至企业,美国拥有顶尖学者最多的前三大机构,分别是谷歌、微软与meta,合计招揽了美国顶级学者的30%。中国仍以高校为主,仅阿里巴巴跻身前10。
戴琼海认为,我国的应对之策,是从政策、机制和投入上深化人工智能的人才培养和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避免陷入“无源之水”困境。中国从0到1的创新,这类基础颠覆比较弱,从1到2的创新,属于重大突破,我国也较少实现。他在论坛上呼吁,希望各方加大力度投资,也希望大家共同推动从0到1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