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书法和素描课,各有心得体会,下面来分享一下。
(一)练字怎么写出个人风格?
第二十四天练字。练字结束,我问老师,怎么写出个人风格。
最近练的字
他说:要先练规范字,在此基础上控制笔画的长短轻重。还未规范就求个性,大框架支撑不住特别笔画,看上去不像有章法的个人风格,更像无底蕴的书写。
另外,可以多临帖子,感受不同风格,知道名家怎样写这个字,了解各样写法,创造才能出现。而且,个性并非单指某个字的写法,而是通篇的气韵。而后,他让我看了王羲之、王献之、钟繇、文征明、祝允明、锺绍京等人的字帖,简单提下他们的风格,并说,“练字其实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你看这字,不如另一人规整吧,却很有意思。前一个字收,后一个字松,这样充满节奏,如同歌唱的错落起伏,整篇下来就很好看。”我问:“这就是收放自如吗?”老师说:“是的。等你练完部首这一部分,下次试着临古帖吧。”我点点头,真正好看的硬笔字,带点古韵才灵动。
(二)学素描是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老师讲画画时,提到学素描是个波折上升的过程,从小白到初步入门,你会进入第一个高点,比起往日你的认知和动手能力都在增强。然后,你又会面临一个低谷。为什么呢?随着练习的增加和眼界的开阔,你会突然发现自己画的什么都不是,特别受挫。
那么处于高点和低谷分别有什么对策呢?
处于高点,就要锻炼“眼底手高”的能力。往日,这是个贬义词,但用在素描语境中,可以指多去观看、临摹高手的作品,知道自己的不足,才不至于骄傲自满。因为你刚入门,肯定难以跟上人家的高度,“手会低”,没有关系,知不足而后进。你会保持着一种昂扬向上的学习姿态。
而在低点,便找难度较低的去临摹,增强自信心。转念一想,这可不就是“捡起软柿子捏”嘛。老师说,不要归因于天赋。因为天赋会决定你的高度,而非进度。我们现在正处于进度阶段,是可以学好的。如此,心理包袱便少了大半。因为我先前画得还可以,这几日忽然丑得难以入眼,不由泄气。但低谷时期不能轻易言弃。毕竟再怎么低,也比一开始的小白起点要高。努力是有意义的。
身处低谷,依然比小白起点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