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在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新一届政府全面履职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回顾总结了2022年卫生健康改革发展和五年来的工作成效,进一步统一思想,对于全系统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挑战、全面做好2023年重点工作、奋力开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局面意义重大。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奋力开新局”系列评论,重温工作要点,展望今年奋进之路。
本期推出“奋力开新局”第2期。
评论
近日召开的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提出,当下仍须高度关注新冠病毒感染“过峰”后抗体减弱引发的第二轮感染风险,要按照既定部署,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做好各项准备和应对工作,科学精准高效做好新冠感染“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新冠感染“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需下好先手棋,加强疫苗接种和监测预警。持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促进老年人接种率持续提升,健全完善疫情综合监测能力,密切跟踪病毒变异情况,加强疫情信息报送、形势研判,落实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学校等重点机构管理,及时了解病毒变异株致病力、传播力、免疫逃逸能力等变化,及时发现疫情上升苗头,及时采取必要的紧急防控措施。近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文件,在落实方案相关要求的同时,也要根据疫苗研发、审批进展,适时研究调整接种策略。
做好新冠感染“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医疗救治是关键点之一,需要继续加强重点人群管理和分级分层分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总结医疗救治工作中探索出的有益经验和发现的问题,持续深化开展65岁以上老人、儿童、有基础性疾病等重点人群分类分级健康服务,并使之常态化机制化;抓紧完善分级分层分流的医疗救治机制,补齐短板,继续保留必要的医疗救治设施和场所,继续完善三级综合医院分区包片责任制,做好城乡基层社区乡镇网络化管理,全面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以基层为重点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常态化开展国家级和省级专家线上线下巡诊会诊,落实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抓新冠感染医疗救治工作的责任,畅通市县乡转诊绿色通道,切实保障群众就医住院需求。
做好新冠感染“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本轮快速“过峰”期间,部分地区出现药品、医疗器械等挤兑,给救治工作带来了困难。这提示,要认真总结本轮疫情应对中出现的药品以及呼吸机、高流量湿化氧疗仪等设备供应问题,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继续加强储备和区域协同,尤其是加强农村地区物资保障。
应该认识到,3年抗疫期间,新闻宣传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遇到谣言时,相关部门通过及时发布权威声音,有效避免了舆情“次生灾害”;大量科学准确的宣传教育让公众掌握了防控知识,打响了一场人民战争。接下来,须继续加强宣传引导,全方位、多渠道开展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持续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把近年来养成的居家通风、勤洗手、戴口罩等好习惯坚持下去,做好家庭和个人防护,筑牢个人卫生健康第一道防线。
文:张磊
编辑: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