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浙江省江山市人民法院 叶茵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自2009年踏入法院大门,我已在法院工作了13年。13年来,我在法院践行着初心梦想的同时,也见证了法院的变化与发展。
从老法官的惊喜说起
2009年秋天,我满怀对法律的信仰、对法官职业的憧憬进入浙江省江山市人民法院。庄严的审判大楼、高高的台阶、神圣的审判庭,法院的一切让我既好奇又紧张。
报到后,我被分配到了民二庭从事书记员工作,也开始在前辈同事的指导下学习书记员的各项事务:收到案件后,要先在登记本上进行登记;开庭排期后要将开庭日期、法庭等信息手写记录在一个本子上,然后把本子挂在走廊上供全庭一起查看;传票、应诉通知、协助执行通知书等要认真手写,写好后拿到办公室盖章;外出调查、取证或者巡回审判时要记得带上笔录纸,要学会快速手写记录;开庭笔录要当事人签字,还要捺红色的指印……
随着工作的开展,我很快便掌握了书记员的相关技能,也从传统办公模式中找到了乐趣——找到最合适的点折叠案卷封面,用木头块用力敲击,使案卷更加平整、牢固!我甚至会想,也许审判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需要用这种传统的方式,现代化办公模式可能不合适。
然而,这样的想法因为两件小事有了改变。
第一件小事,是老法官的惊喜。当我还是书记员时,一次庭审过程中,当事人提交了许多涉案数据。休庭期间,为了确保数据准确无误,法官让我再次核算数据。我打开了电脑办公软件,经过一番自动求和、平均值、计算公式操作后,将仅花了几分钟时间算好的结果交到法官手中。“这么快?我用计算器要算半天,你怎么做到的?还是你们年轻人厉害!”法官一脸的惊喜和不可思议,让我在收到夸赞之余也有了新的思考,司法效率的进一步提高离不开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第二件小事,是老人的期盼。我在人民法庭工作时,一天清晨,刚打开法庭大门,便看到有位老人守在门口。老人家住在山区,往返距家里最近的法庭都需要几十公里,必须早早出发,赶上每天一趟的公交车才能到。这次出来,主要是为了起诉欠他工资的老板。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老人修改好了诉状,办理了立案手续。老人将诉状递到我手上时,问了我一句:“姑娘,我是不是今天就能拿到钱回家了?”我只能耐心地向他解释诉讼流程,告诉他在开庭时还需要再来一次。如果判决后对方还是不给钱,要去市区申请强制执行;如果对方上诉,就要去上一级法院等。“还要跑这么多趟,这下又要耽搁好多天工夫了……”看着老人满怀希望的眼神在听完我的解释后,顿时黯淡下来,我感到很无奈。何时我们才能让出行不方便的群众也享受到便利的司法服务呢?
“全域数字法院”智慧进行时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高瞻远瞩地作出建设“数字浙江”的战略部署,强调要把“数字浙江”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基础性工作、主导性政策研究好、落实好。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下,浙江数字化改革如火如荼。“数字法治”作为数字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全域数字法院”建设。而这距离我初进法院转眼已过去了13年。如今,我也从当初的书记员成长为立案庭的一名法官,参与并见证了法院的现代化建设。
2020年,浙江法院系统以办案无纸化基础性改革切入,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无纸化办案电子档案管理暂行办法(试行)》,推动实现“全流程、全要素、全覆盖”的无纸化办案机制,形成“线上线下、内网外网、有线无线协调一致、互联互通”的司法运行新模式。以“无纸化转型”为基础,“智能化赋能”为手段,建设“全域数字法院”,最终实现司法领域从数字赋能到制度重塑的革命性变革。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占国指出,浙江推进“全域数字法院”改革,时代有召唤,上级有要求,工作有需要,实践有基础。全省法院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拉高工作标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大势,抢占发展制高点、把握时代主动权,全面进行数字赋能,全面进行改革破题,全面实现制度重塑,推动全省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浙江“全域数字法院”,不是一个信息化项目,也不是一家实体法院,而是整个法院审判执行、办案办公等各项工作全面、彻底地数字化,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业务流程再造、诉讼制度创新及法院组织架构、管理模式的彻底重塑,进而打造全业务平台通办、全时空泛在服务、全流程智能辅助、全省域资源整合、全方位制度变革的现代化法院。“全域数字法院”具有四个特征:高度平台化,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司法平台;高度无纸化,实现全时空在线的司法服务;高度智能化,实现全流域智能的司法模式;高度现代化,实现全方位变革的司法制度。
我所在的江山法院,也积极以“全域数字法院”建设为契机,全面加强数字法院建设,深入推进“一件事”改革。依托浙江“移动微法院”等线上服务平台,实现网上立案、文书查询、线上审判等全流程“一网通办”,及时满足人民群众法律需求。推进执行案件通过“智慧执行2.0”系统全流程在线办理,提升“智慧执行”的应用率。打通司法云服务“神经末梢”。“网格+法院”智慧互联应用纳入2021年度全省政法工作现代化创建项目,自主开发“江法e云”小程序并嵌入“邻礼通”“村情通”“浙政钉”等平台,实现网格法官与“一长三员”实时在线互动……努力打造办案最公、用时最少、老百姓司法获得感最强的智慧司法力量。
“无纸化”办案的“甜头”
无纸化是“全域数字法院”改革的基础,实现无纸化才能进一步实现智能化,这也对办案人员应用现代化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浙江法院系统持续开展智能化探索,以无纸化改革为重要抓手,形成“无纸化”办案的新常态。江山法院全面积极落实,一方面加强源头管控,实现外部流转的无纸化。另一方面,转变办案习惯,实现内部流转的无纸化。
在“内部+外部”综合施力下,江山法院多措并举。在审判方面,依托平台功能,实现在线立案、调解和交费;加快推进多部门、多平台对接,构建“绿色通道”;加强与政府、邮政、银行等机构的沟通交流,建立协作机制。同时,在浙江高院统一部署下,加快推进平台对接,推进邮递回单、律师平台信息、诉讼费票据、司法鉴定意见等无纸化流转。积极探索邮政上门接收纸质材料进行电子化处理。在执行方面,依托办案平台、“移动微法院”等平台,实现执行立案、财产查控、强制执行、结案归档等各环节的无纸化;全面推行执行案件卷宗材料随案扫描工作,深化电子卷宗应用。在案件监管方面,案件智能监管与评查智能监管,实现案件办理全程留痕,全程在线监督。结案前实现裁判文书的强制性智能辅助校对,结案后实现案件智能评查……
如今,我欣喜地发现,与十年前相比,法院办案模式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办公桌不再总是堆满高高的案卷,而是已实现案卷材料全流程无纸化随案扫描;开庭排期再也不用手工登记了,办案办公平台可在线完成材料制作、排期、“E送达”等;开庭也不需要书记员奋笔疾书,实现了智能化庭审记录;查询案卷也不用去档案架上找了,在电脑上点击即可完成。法官全程电子阅卷,电子卷宗随案生成,电子卷宗清晰、完整、准确、及时,还有注释、检索、标签、引用、结构化等功能;书记员也不用拿着审批单找法官签字了,诉讼活动中的各类审批均在线完成,诉讼费减免缓退、案款发放等事项均在线办理……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便捷、高效办公“甜头”后,越来越多热爱学习的“老法官”热衷于数字化办案,类似当年老法官的“惊喜”也越来越少了。
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
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近年来,数字先行,人民法院开启了便民服务新模式。浙江法院网、“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已成为浙江老百姓的诉讼主要渠道。当事人“动动手指”就可以轻松完成网上立案、调解、开庭、接收法律文书等各项诉讼活动;到了法院也不用担心排队,各种智能化设备可以24小时提供材料收转、立案、阅卷、文书制作等自助服务。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一天,我在立案值班处接到一位朱女士的来电:“我把房子卖出去后,对方已经拖了好几个月还没有付我尾款。现在我在外地,因为疫情防控又回不来,这可怎么办呀?”电话那头传来朱女士焦急的声音。这次,我再也没有当年那种无法帮助到山区老人的无奈:“别急,你直接在网上搜索‘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在线注册,法官会在线帮你解决纠纷的。”我当即给出了建议。伴随着智慧法院建设的不断深化,人在异地无法回江山市立案的尴尬早已不复存在。果然,第二天,法院便收到了朱女士在线提交的诉讼材料,审查立案后,案件指派到我院“利君法官调解工作室”进行调解处理。案件办理期间,调解员更是多次利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开展多方视频调解。经过几番调处后,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并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上签字确认,被告同时向原告转账履行相应款项。“足不出户就能把纠纷解决了,现在太方便了!”收到款项后,朱女士开心地说。
而今年,我所在的衢州市再次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疫情防控不松懈,法院也关闭了线下诉服中心、审判庭等场所。这一次,我们依旧淡然处之,因为我们有了新平台——“共享法庭”。
2021年8月31日,调解员在案件调解过程中,通过“共享法庭”与法官连线,由法官提供专业指导 供图 浙江省江山市人民法院
2021年9月28日,浙江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浙江省全面加强“共享法庭”建设健全“四治”融合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决定在全省全面加强“共享法庭”建设。“共享法庭”是打破传统人民法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制约,将司法载体和触角向村社最基层延伸,整合“共享法庭”和矛调中心、行业协会、联系法官、调解员、网格员等解纷资源,以“一根网线、一块屏”为标准配置,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司法服务的平台。“共享法庭”集成“移动微法院”、庭审直播网等软件模块,为群众提供调解指导、纠纷化解、线上诉讼、普法宣传、基层治理等多项功能。作为一站式诉讼服务、一站式多元解纷、一站式基层治理的最小支点,“共享法庭”以一体化、均衡化、便捷化的诉讼服务助力构建“四治融合”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也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2021年年初,江山法院在“网格+法院”双向智慧互动机制的基础上,将原巡回智慧法庭、网格法官工作室迭代升级为“共享法庭”,印发《进一步落实共享法庭运行实施方案》,全市19个乡镇(街道),一个经济开发区,309个村社,7个行业组织建成“共享法庭”,实现了100%全覆盖的目标要求。未来,江山法院将继续以打造一体化、均衡化、便捷化的诉讼服务为目标,不断推进“共享法庭”建设,让司法服务触手可及。
智慧法院打破了传统人民法庭服务乡村振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制约。我当年工作的人民法庭,也不断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在巡回智慧法庭、网格法官工作室等系列基层治理数字化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依托“共享法庭”强化庭务主任业务培训,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ODR平台”“江法e云”等智能平台,为来访、来诉、来询群众提供在线立案、调解、开庭、执行、咨询、查阅等全流程的一站式服务,真正做到群众解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信息技术是支撑和保障。十年间,信息技术早已在不知不觉中与司法审判深度融合。人民法院把握时代主动权,全面进行数字赋能,实现制度重塑,持续推动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
本期封面及目录
《中国审判》杂志2022年第10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296期
编辑/孙敏 实习编辑/庄罗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