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教师节快乐】感谢师恩,致敬老师——他们用爱守护“折翼天使”
2022-09-10 21:32  浏览:257  搜索引擎搜索“早勤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早勤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这一职业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三尺讲台,一片丹心。第38个教师节之际,让我们走近一直用爱守护着“折翼天使”的残疾人教师及特教老师,向他们的育人真心、忘我付出、无私奉献致敬!

刘芳:走出黑暗,心向光明


1993年,刘芳入职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成为一名语文老师。1997年,26岁的她被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她用残存的视力拼命地读书、写书、教书,希望找到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也希望继续自己的教育之路。学校为她做了工作转型,开设了一个心理咨询室,从此,这个盲人教师服务全校25个班级、1300多师生,帮助寻找心灵家园的孩子们,她自己也重新找到了新的人生价值。

她用“爱”字贯穿全部教学管理,在她的带领下,一些“问题班”成了“重生班”。曾经有个叫阿梅的学生,母亲改嫁他乡,父亲突然患病去世,自己又面临中考的压力,一度荒废学业。在刘芳的鼓励和关心下,这个孩子考入重点高中,三年后又以625分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同样身为老师的阿梅,将爱的教育传递给了以后的学生。刘芳说,她始终是一名农村教育坚守者,无论到什么时候这个角色定位都不会变,她希望能够带动更多人关注农村教育,更多的农村教育老师能够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守护当中。

吕炳车:拄着双拐带学生遨游学海


吕炳车身患小儿麻痹症,却身残志坚,不但考取了硕士学位,还选择成为了一名教师,拄拐教书一干就是十余年。他自强不息,不向命运低头,用拐杖丈量生命的宽度,展示了当代残疾人的风采。专职本职工作,教学成绩突出,不仅教给学生科学知识,还给他们树立了顽强拼搏的榜样。在脱贫攻坚的时代洪流中,他心怀大爱,长期资助贫困学生,帮助他们迈进大学的校门。

享受,这是教师这份职业带给吕炳车的最大感受。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呼吕炳车为“炳哥”。吕炳车没有严师的架子,总和学生打成一片,他的语文课也从不局限于书本的知识,他会用通俗、幽默的语言让课程更易懂、更有趣。“分数很重要,但我更希望调动孩子们对语文的兴趣,让他们真正地感受文字的美,潜移默化得到熏陶,领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在他看来,教书、育人两件事要同时进行,缺一不可。

袁敬华:“聋儿妈妈”的坚持与守望


十六岁,袁敬华高中毕业,忍痛放弃工作和读书的机会,将两个聋儿带回家,教他们认字;二十六岁,年轻的她当选山东省最年轻的全国人大代表。她开办特教学校,教授残疾儿童知识;建起医院,帮助残疾儿童康复;创办职业中专,教给残疾儿童谋生技能。数百名残疾儿童亲切地喊她“妈妈”,她多年如一日地秉持着这份善良,守护着残疾孩子的梦想。

袁敬华的特殊教育学校从1992年建校时只招收单一的聋儿,到现在招收包括聋人、智障、脑瘫、孤独症的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已发展为集特教学校、康复医院、残疾人托养中心于一体的为残疾人服务的综合体系。作为一名来自特殊教育战线上的人大代表,袁敬华深深地感到肩负的责任和压力。多年来,她始终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作为自己依法履行代表职责的宗旨,始终把人大代表的形象、教师的形象看得比自己的眼睛还要重要,把事业与职责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刘海兵:二十三年的教学守望


1978年,刘海兵出生在河北乐亭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活泼好动,小学阶段,刘海兵就在县运动会上崭露头角。毕业后刘海兵回到家乡,一头扎进学校工作,用心教学。这些年来,有20多名学生凭借体育特长考入心仪大学。

2018年,一场车祸突如其来,刘海兵左大腿以下被截肢。学生们关切的电话和信息给了他振作起来的力量。车祸半年后,刘海兵安装了假肢,开始漫长而痛苦的磨合过程,终于又能走路了。“有啥困难你随时说,千万注意身体。”这是刘海兵回校后听到最多的话。不过他不但没有向学校提出要求,还婉言谢绝了一些条件更好、离家更近的学校的邀请,始终坚守在汀流河初级中学。今年是刘海兵任教的第23个年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肯定是当老师最希望看到的。如果我能出力帮助孩子们闯出一个好未来,付出就都值得。”刘海兵说。

高自仁:60多根拐杖,撑起42年教学路


高自仁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梅岭大山里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不到一岁时,因为小儿麻痹症医治不及时而落下终身残疾,左腿肌肉萎缩,不能正常走路,只能借助板凳一步一步挪动。凭借自己的毅力,高自仁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1977年,成为乡村教师后,高自仁用60多根拐杖走遍了梅岭的山山水水,也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山里的孩子。

20世纪80年代山里学校条件有限,有的学生缺少课桌、板凳,高自仁就自己从家里带到学校来,有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缺少文具,他也会掏钱给学生买。“我走路慢,平时放学走到学生家太晚了,只能周末去学生家里了解情况。”对于高自仁来说,往返一趟就需要占用半天休息的时间,他还是喜欢用这种方式去了解和关心自己的学生。高自仁坦言,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跟着父母进城就读,留下来的大多是留守儿童,缺少家庭关爱。“作为老师,我们除了教书外,更重要的是育人,要耐心去跟学生交流,了解孩子们的所思所想,从而正确引导他们。”高自仁说。

叶莹:用努力和坚持践行教师梦


一场意外让叶莹左侧肢体偏瘫,面对突如其来的磨难,她却选择顽强拼搏,一路蜕变为师者、医者、学者,最终成为了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叶莹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她在第二次颅骨修复手术后,她坚持在病房里勤学苦读,一边康复治疗、一边学习,终于从倒数考到年级前五。从本科攻读到中医学专业博士,叶莹成为了一名可以单手完成操作的中医临床医生和中医科研工作者。

2011年,获得博士学位的叶莹通过公招成为中医教师,她喜欢让学生们叫自己“叶子老师”,她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和她的“花儿”们一起徜徉在中医的殿堂,她追梦的过程,和大家一样却又不一样,配上支架后被磨得生疼的脚掌,还有试讲台上摔倒的“尴尬”,这些难题都需要她通过加倍的努力去攻克,所经历的“苦”也帮助了她治愈了他人,也真正治愈了自己。叶莹热爱工作、热爱家庭、热爱公益,加入四川残疾人励志报告团后,她用每一场励志演讲传递自己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她以这份热爱鼓舞残疾人朋友,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只有不敢战胜困境的决心和勇气。

王蕾蕾:要让世界看见我们


作为一名获奖无数的职业模特,因为眼疾,王蕾蕾无奈告别了自己最心爱的舞台。但是远离了聚光灯,她却没有放弃梦想,靠着自身顽强的毅力和家人的支持,王蕾蕾重拾自信,破茧成蝶,还用自己的故事鼓舞了许多像她一样身处逆境却心怀梦想的人们。

重新找回自我的王蕾蕾把“我看不见世界,但可以让世界看见我”作为自己新的人生追求。她的舞台,曾因失明中断,却也因失明而更加清晰。如今,王蕾蕾已赴江西、河南等地参与慰问了数千名儿童,举行了100多场全国高校及大学励志巡回演讲,并担任校外辅导导师。她还和爱人成立了花蕾助残服务中心,帮助残疾儿童矫正身形,建立自信。她的人生信条也从“要让世界看见‘我’”,换成了“看见‘我们’”。王蕾蕾说:“我在他们身上我会看到我自己,我之前那种对艺术的向往,对生活的期待。我在做这个学校(助残服务中心)的时候,我会觉得是一种回报,或者是一种生命和梦想的延续,如果有人跟我说,蕾蕾你这一辈子只能做一件事,那我愿意陪着这些孩子们一起成长。”

冉存英:帮助3000多名孤独症孩子


冉存英的孩子6岁确诊孤独症,求医4年的经历让冉存英决定:办一所特殊学校,来帮助儿子,同时帮助更多像儿子这样的孩子,帮助更多像自己这样的母亲。2003年,宜昌市博爱特殊教育学校成立。校长、培训师、办公室文员……冉存英身兼数职,时常工作到凌晨,但她无怨无悔。为了让更多孩子受益,2012年,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冉存英决定将学校转为公益性、非营利性民营机构。

这些年,冉存英经常带领团队到各地做关于孤独症的科普讲座,多年来,学校累计接收、培训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3000多名孤独症孩子,免费为家长咨询上万次,帮助300多名孤独症孩子回到普校,给无数家庭带去希望。“我在探索将他们的刻板行为转化为某种职业技能,培养他们的一技之长,希望全社会都能了解、理解、关注孤独症患者,我想架起融入社会的桥梁,让孤独症人士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冉存英说。

李燕:用艺术为特殊孩子开启一扇窗


上午的阳光穿透玻璃洒进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一个舞蹈排练室,一节无声的舞蹈课正在进行中。学习舞蹈的是一群聋人学生,老师李燕的两只手,一边打着节拍,一边指导学生们的动作,在身前不停摆动。谈及舞蹈带给这些特殊孩子们的改变,李燕欣慰地说:“孩子们的性格更加开朗了,因为他们感觉自己有了一项技能,也更自信了。聋孩子的专注力很高,也很敏感,当他们在跳舞时,看到观众对他们的赞赏和肯定,他们是完全能够接收到的,他们的眼神会变得闪亮起来。”

“培养特殊孩子的艺术性,是特殊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渠道,聋孩子可以学舞蹈,盲生还可以学乐器和声乐,除此之外,我们学校还开设了烹饪、美发、美甲等一些特色课程,我们希望以此来开启这些特殊孩子的一扇窗,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将来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李燕说。作为从事特殊教育的李燕,呼吁社会给予特殊孩子们更多的情感共鸣,最好的表达方式就是“你和健全的孩子一样”。

梁茜:教师世家守初心 从事特教关爱特殊儿童


“80后”梁茜出生于教育世家,家里三代人中,祖父、祖母、父亲及梁茜四人都是教师。梁茜从小便听父亲讲述祖父的故事,也被这种精神所感染。2004年,梁茜正式成为一名老师,2018年考入融水苗族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

梁茜记得,班上一名唐氏综合征儿童,一开始时怎么和他交流都没有回应。后来,梁茜发现这名学生画画很好,便不断鼓励其画画。“突然有一天,他叫了我一声老师,虽然吐字不清,但那一刻我已经热泪盈眶。”对于特殊儿童而言,一点点的进步都弥足珍贵。梁茜表示:“特校和普校不一样,学生的进步不体现在分数的提高上,老师的成就感也不同。我们既当老师,又像保姆。有时候只要学生学会哪怕上厕所、洗澡这样的小事,我们都会感到满足。”作为家庭的第三代教师,梁茜传承祖辈的理想和信念。平日里,梁茜的父亲也经常勉励她,让她坚守初心不图回报,为残疾儿童奉献。她表示:“爱这行,也做一行,我很享受。希望自己能够为特殊教育事业奉献至退休。”

教师节快乐

HAPPY TEACHER'S DAY

每个人的成长路上,总会有“老师”相伴。老师带我们认识斑斓的世界,给我们人生最初的启蒙,给予我们求真探索的力量……

他们坚守讲台

传递知识

他们播种梦想

点燃希望

他们立德树人

润育桃李

三尺讲台系国运

一生秉烛铸民魂

今天是中国第38个教师节

感谢师恩,致敬老师!

策划:宣佳

来源:综合自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网等

审核:张雪飞、张競丹


发布人:6534****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