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办案多年的法官,见多了纷繁复杂的矛盾纠葛,深知大人之间的纷争伤得最深的是无辜的孩子。然而我要讲述的这件抚养纠纷中的孩子小昊,却是最牵动我心的那个。
这件案子的“战场”不在法庭
小昊今年10岁。他是个一出生就跟妈妈和外婆相依为命的孩子,因为爸爸妈妈恋爱生下他却没有结婚。小昊的童年中很少有爸爸的身影,后来爸爸有了自己的家庭,见面的时间就更少了。
不幸的是,去年小昊的妈妈因故去世,只留下小昊和他那身患残疾的高龄外婆,一老一小的日子更加孤苦无依。
经济条件尚好的小昊爸爸不忍儿子生活艰辛,希望把小昊接回自己身边生活。为了给小昊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他没有通知外婆,直接将小昊的学籍转到了自己家附近,小昊到新学校路途遥远,残疾的外婆根本无法接送。
而这样的做法激怒了小昊外婆,素来与小昊爸爸心存芥蒂的她认为这是要抢走与她相依为命的孩子。于是,外婆强硬地拒绝了小昊爸爸的探视,甚至直接不让小昊上学了。僵持不下的双方,矛盾不断升级,沟通方式也越发偏离理性的轨道。
一怒之下,小昊父亲一纸诉状把外婆起诉到法院,坚决要拿回孩子的抚养权。
我翻看案卷时,几乎能从小昊爸爸义愤填膺的起诉状中勾勒出他的愤怒神情,但当我看到证据材料中小昊生活环境的照片时,我突然有点理解这位父亲。
画面中,房间狭小,空间逼仄,轮椅上怒目而视的外婆和小昊胖胖的身体被堆得满满当当的杂物和垃圾挡住了大半。小昊的父亲提出,这样的生活环境不利于小昊的成长,也并不是没有道理。
无疑,这次我碰到棘手的“硬骨头”了。
多年的办案直觉告诉我,这件案子的“战场”肯定不在法庭。于是,我决定先上门,再寻找解决途径。
“法官,我不能再失去他了”
几番辗转,我带着助理终于找到小昊的外婆家。小昊外婆黑着脸开了门,显然并不欢迎我们的到来。
工作日的时段,小昊没有上学,大好时光,小昊却在房间一角打游戏。因为双方亲情的撕扯,小昊出现了厌学的情绪,加之学籍变化,外婆拒绝小昊到新学校上学,他已经很久没去上学了。
当我禀明来意,告知小昊外婆我是来看望孩子的,不是帮助他父亲抢孩子的,我相信她肯定希望小昊过得好,法官也是希望最大限度地保障孩子的生活,我们的初衷和目的是一致的,强硬的外婆终于放下了敌意,开始向我哭诉她跟小昊生活的不易。
我耐心地听着,眼前这个老人虽然执拗,很多做法也很偏激,但她对待外孙的心是真挚的。谈话进行到最后,她红着眼睛哽咽地说,“法官,我的女儿已经死了,我不能再失去他了,否则真的是要了我老命啊……”
一直一言不发的小昊,此时仿佛也被外婆触动了,默默来到我们面前,小声地说,“法官,我不能离开外婆,她需要我。”
一边是父亲许诺的优越生活,一边是残疾外婆唯一的精神依仗,我能够感受到这孩子在撕裂的亲情中,无法两全的无奈和心酸。
“你想好了吗?”我郑重地问。
他点点头。
如何走下去?
从小昊家出来,我的心情是沉重的,无疑父亲能够给他更优越的经济支撑,但从小到大他跟外婆的情感连接却是斩不断的,如何抉择,我的内心也很茫然。
如何让孩子重返校园?如何修复孩子与父亲隔阂?如何保障他们一老一小的基本生活?究竟怎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一连串的问题困扰着我,同样作为母亲,这个让人心疼的孩子时刻牵动着我。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决定多跑跑腿,去走访居委。
居委干部热情地接待了我,了解我的来意之后,无奈地讲起小昊家素有矛盾,而小昊的妈妈去世后矛盾进一步激化,现在小昊爸爸断然接走孩子,对老人是致命的打击。另外,长期的家庭矛盾和亲情纠葛导致小昊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生活和学习状况堪忧。而且退一步来说,即便爸爸成功接走小昊,他能否融入爸爸的家庭也很难说。
生活困住了小昊,而这个案子困住了我,该如何走下去?
我决定从小昊爸爸入手,无论如何,得先让孩子回归学校,在逐步增加父亲陪伴时间消除父子隔阂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双方共同抚养孩子的方式和方法。
“法官+社工”
铺就一条温暖的亲情回归之路
说干就干,为了化解纠纷,我召集了派出所、街道、学校等多方力量,并首次引入了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一并商讨解决方案。
阳光事务中心派出两名社工,专门追踪调查小昊的基本情况,并就家庭环境、抚养能力、亲子关系、教育资源、本人意愿等因素形成了详实的家事调查报告。报告中还特别提到,现在小昊的生活和学习情况难以达到同龄孩子的平均水平,小昊沉迷于游戏和手机,难于回归学校日常生活,心理也出现了问题。
社工出具的《家事调查报告》
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各界力量开始分头行动。
一方面,社工尝试用人际沟通卡牌及房树人等投射类工具对小昊进行心理疏导;另一方面,我和居委干部对父亲和外婆进行了多次劝导沟通,让父亲参与到小昊的陪伴和日常生活中,也减轻了外婆的生活重担,让孩子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和亲情的温暖。同时,小昊原来的学校也表示同意让小昊在调整好状态后继续回校读书。
两个月以来,在多方的不断努力下,小昊逐渐走出了阴霾,心理状况也不断好转。在看到小昊的积极变化后,小昊的父亲和外婆仿佛看到了希望,双方都觉得小昊的生活维持现状,同时增加父亲陪伴时间更有利于小昊的成长。为了弥补破碎的亲情,小昊的父亲表示要花更多心思去修复破碎的亲情,真正走入小昊的内心。最终,双方约定,平时由外婆照顾小昊上学起居,周末和假日由父亲陪伴照顾小昊,双方共同努力给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双方和解后,小昊父亲撤回了起诉。
案子似乎结束了,但小昊的身影却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当我从社工处得知小昊目前已经回归校园,生活也回到了正常轨道,我由衷地为他感到欣慰。
这是一条为小昊“私人定制”的亲情回归之路,也是我院与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签订协议后,首个引入青少年事务社工参与的家事纠纷案件,我希望这种“家事审判+”的工作机制能够给更多的孩子铺就这样的路,更铺进孩子的心。
(根据李红云法官办案经历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