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刀郎新歌爆火,央视力挺!《罗刹海市》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023-08-03 16:13  浏览:525  搜索引擎搜索“早勤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早勤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我以为刀郎封刀了,原来他是在磨刀”

近日,沉寂多年的歌手刀郎,新歌《罗刹海市》引发关注,在社交媒体上掀起网友解读热潮





据了解,《罗刹海市》的歌词取材自蒲松龄小说《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同名故事《罗刹海市》。

蒲松龄的《罗刹海市》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话说中国两万六千里之外有个罗刹国,某日,一位叫马骥的中原人到海外经商来到大罗刹国。





这个国家以丑为美,越是丑的地位越高,越是漂亮的越要当乞丐,在这个美丑颠倒的地方,人人都对长相俊美的马骥避之不及。

马骥因为才华被执戟郎赏识,将他引荐给皇帝,但是却未得召见。

后来有一天,马骥用煤灰把脸涂得漆黑,再也不复美貌,执戟郎将这样扮相的马骥再次引荐给皇帝,果然得到了重用。

在这个罗刹国,好人不得志,坏人飞黄腾达,马骥以这样的扮相,反而被大家接受了。





之后,村民们带着马骥去赶了海市,他被东洋三太子引荐给了龙王。

这里环境清明、人物貌美、重用贤才,一切事情都和罗刹国截然相反,马骥凭着一篇《海市赋》,获得了极大的尊重,还成为了龙王的女婿。

蒲松龄的《罗刹海市》究竟表达什么?





在《罗刹海市》故事的结尾,蒲松龄最后提到16个字: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

这16个字正是揭示他当时所处的社会,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不到重用,反而是一些无学之人青云直上。

有听众认为,《罗刹海市》是一首意有所指的讽刺歌曲。





也有部分网友认为,“没必要过分解读吧”。





央广网发文力挺,肯定了《罗刹海市》对经典推广的作用,对优秀传统文艺作品的不断创新演绎的价值。





一首歌是否好听,每个人的感受不同,评价自然不同。

但借着这首歌,很多人知道并了解了蒲松龄的聊斋名篇,这是好事。

相比一首歌、一张专辑、一段往事,经典文化中更丰富、更精彩的故事与内涵,是等待更多文艺创作者去发掘的宝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之所以历经磨难而愈挫愈勇、奋发奋起,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自身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和丰厚文化滋养。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一个民族如果抛弃自己的文化,就会失去精神支撑,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漫漫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精彩的中华文化,诸如茶道、香道等等。





能够适应群众的文化需求、审美情趣,通过生活方式升级、产品创新、文艺作品等各种形式,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开来、传承下去,才是所有传统文化传承人、推广人需要做的事!

发布人:6699****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