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社科要论】探寻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基因
2022-12-06 12:22  浏览:406  搜索引擎搜索“早勤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早勤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沐浴了建党百年历史的洗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绽放的真理光芒更加灿烂辉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更加鲜艳夺目。到底是什么样的强大基因让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从而成为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理论旗帜?这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深入探究的历史之问、时代之问和真理之问。

01

真理基因——对客观规律的深刻揭示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体现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作为党的创新理论本源,马克思主义主要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构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三大组成部分分别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然而,最终升华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是马克思对所处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基于此,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正是不断通过在具体实践中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而实现对客观规律的深刻揭示,来体现其引领中国发展的真理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在阐述自己的理论时就不断提醒,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从创立之日起,马克思主义就强调要依据不同的客观现实条件和实践发展需求而不断与时俱进。苏共的社会主义探索之所以最终失败,一大原因就是简单、教条、僵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既没有认清社会主义发展的建设规律,也没有随着时势变迁和实践变化来及时探明符合当时世情国情党情的执政规律,从而造成了全党思想的迷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坍塌。今天,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大旗已经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肩上,我们不仅举住了、举稳了,而且把科学社会主义推向崭新的阶段。因为我们党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实现飞跃的过程中,一以贯之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引领中国实现了举世瞩目的建设发展成就,让世人见证着“历史终结论”“中国崩溃论”和“社会主义失败论”的破产。

02

价值基因——对人民群众的真切关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正因为如此,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革命先驱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正因为如此,为人民谋幸福,成为我们党始终坚守的初心和使命;正因为如此,人民性成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最耀眼的价值基因。从“人民当家作主”到“以人为本”,再到“坚持人民至上”,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认为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人民性的价值旨归成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内生动力。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贯彻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人民的利益始终得到了很好的维护和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尤其是有效实施精准扶贫等系列民生举措,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当前,全体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勠力同心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伟力,必将在新时代用“美好生活”不断续写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生动篇章。

03

民族基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也明确提出要继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数千年的珍贵历史遗产。1941年5月,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里更尖锐地指出,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只会记诵马、恩、列、斯的成语,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和魂。正是深深扎根于这一文化和历史的厚重积淀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才有了得以深度持久发展的民族基因。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相并列,更加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根脉的重要地位。

我们党自成立以来,既用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滋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又基于中华民族的固有文化认同,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相融通,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的瑰宝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弘扬。我们党关于“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等观点,以及“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思想内容,均是这些传承的具体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惠民利民”“安民利民”“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也均充分体现在我们党的治国理政方略中。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中,不断用蕴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精髓精华,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力量,滋养和提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帮助解决当今中国的现实问题,开辟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局面。

04

发展基因——对中国实践的充分尊重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作为实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从来就是在实践的开创、深化和创造中不断与时俱进向前发展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始终引领中国实现发展进步,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是尊重中国实践、经过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的科学理论。具体而言,它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坚持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把中国基本国情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为理论发展的客观基点,时刻以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实践要求为转移,积极回应我国社会进步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注重把党和人民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升华为理论成果,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基础上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在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实践的发展中,中华民族不断迎来自强和飞跃的人间奇迹。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飞跃,毛泽东思想引领新中国顺利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并发展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经济、政治和文化,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积贫积弱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系列理论成果,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以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再次证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因其具有的实践伟力而不断激发着强大的发展动能和时代创造力。

05

开放基因——对文明成果的包容吸纳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就是以开放的胸怀广泛吸纳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集大成者。正如列宁所言,“共产主义是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方面的典范。”“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始终立于时代潮头,就是因为它具有开放包容的理论特征,使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实的变化不断吸收新元素,迸发新活力。而苏联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它长期自闭于世界文明之外,导致其固步自封,错失了新技术革命和多次改革发展良机。反观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棵大树,之所以能始终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就是因为它不但直接诞生于马克思主义的开放基因之中,其自身的推进和发展又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了这一开放基因,并在对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学习和借鉴中不断得以丰富完善。

“坚持胸怀天下”,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十个坚持”历史经验之一,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六个必须坚持”的重要内容。建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文明态度,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不断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滋养甘泉。尤其是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把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积极学习和参考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增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复强调,“我们应该坚持包容精神,推动不同社会制度互容、不同文化文明互鉴、不同发展模式互惠”。我们大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使之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我们把深化人文交流互鉴作为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我们同各国加强青少年、民间团体、地方、媒体等各界交流,创新合作模式,打造智库交流合作网络。正是由于注重对世界有益文明成果的吸收借鉴,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从中国与世界的深度互动中成长壮大,从而增强了这一思想体系引领时代发展和世界潮流的理论价值和思想光芒。

作者系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31016部队工程师

编辑:王村村


点个“在看”不失联


发布人:a6ff****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