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新安与淮安(27)
2024-10-19 07:37  浏览:916  搜索引擎搜索“早勤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早勤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新安小学的第一任校长由陶行知先生兼任,后由他的徽州学生汪达之继任。新安学校的创办和发展非常坎坷,随着时局的变化学校曾几经解散又力争恢复。

      第一次是在1938年日军侵占淮安时,学校被迫停办。1940年底,汪达之带领新安旅行团在桂林宣传抗日活动,曾在桂林北郊致和村复校。

    第二次是1941年学校向苏北抗日根据地转移时解散。1943年初,汪达之和部分新安旅行团团员在涟水县长蒲河村恢复新安学校。1945年2月,学校迁至阜宁县马集,到抗战胜利时结束。

        1945年8月淮安解放,新安旅行团回到淮安,在原任校长汪达之主持下,在莲花街原址复校。

        第三次是1946年国民党军队向苏北解放区进攻,新安小学停办。1948年底,淮安第二次解放,由于原校舍毁于战火,便在河下镇湖嘴街正式复校,定名新安小学。

      当初新安小学筹建时,新安义所已比较破损,但当时商会内部发生了一些纠纷,只能因陋就简。1930年春,汪达之继任校长后,带领师生在木、瓦工师傅的指导下,一起动手把校舍修缮一新。

        新安小学大门就是原来的庙门,他们把这里的神像移走,变成了师生存放农具的储藏室。楼上朝北的戏台成了师生表演话剧、歌舞的舞台。中间一进正殿本来供的是灵王像,后来改为学校礼堂,晚上作为农友们夜校上课的教室。1935年1O月,新安旅行团出发前那张著名的合影就是在这个礼堂门前拍摄的。

        第三进的称观音楼和两侧的东西小楼先后改作教师和基本学生(供给食宿的学生)的宿舍。特别是东小楼,先后有八九位老师住过,同时这里又是李友梅组织进步青年教师和基本学生秘密阅读进步书刊,讲解革命真理的地方。后楼东西两侧的平房,则做了工读室(教室)、实验室、图书室、标本陈列室等开展教学活动的场所。

        新安小学校园环境既幽静雅致,又生机勃勃。两棵大梧桐树像两把巨大的绿伞覆盖前庭。后楼前两棵古柏苍劲挺拔,郁郁葱葱。东院的架子上和东厢屋顶上铺满了紫藤,芳香四溢。背倚花墙的双层花台上,春天芍药盛开,继而牡丹、海棠齐放,姹紫嫣红,两侧菜园里的黄瓜、丝瓜和南瓜开着明艳的黄花,把校园装扮得生机勃勃。冬天,天竹挂着串串红果,披着瑞雪,红装素裹,又是一番景象。西院有竹林和桂花园,每到秋天,金桂银桂花蕊满枝,学校内外,飘散着令人陶醉的芳香。清静、整洁、美丽的校园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在这里,新安小学度过了成立以后的十个春秋。

        别看表面上学校办得风生水起,欣欣向荣,动乱时局下,办学存在着难以相像的忧患,在极困难的时候,校长汪达之将唯一的大衣都拿去淮阴典当了。陶行知先生了解到他们的困难后,为他们赠款并赠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此这副对联成为教育界名联。

发布人:12f8****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