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后总想输出,总想分享,分享学习心得,分享调整后的效果,可是又有几人想听你分享?没有问题的,懒得听你叨叨;有问题的,沉浸在自己的问题中,只想怎么解决自己的问题,无心听你嘚嘚。
学会控制自己,控制输出。提高自己听的能力与耐心,听比说更难。
我在跟你谈感受,你却在跟我讲道理,注定沟而不通,因为就不在一个频道上。
大清早,闺蜜打电话吐槽儿子玩游戏,不上学,说孩子总在挑刺,都是别人不好,他怎么不想想自己?我说“你不觉得这一切很熟悉吗?孩子是咱们的一面镜子”“唉,不管了,爱咋地咋地吧”。那时我脑中飘过一句话,耳边是院长的声音:“没有那么狠的心就不要说那么狠的话”。
不过,我没有说出来。
我说“你先情绪稳定下来,别像我以前那样,比孩子还急躁焦虑”
“我不焦虑,我不管了,我十一自己坐高铁去玩,让孩子在家反省吧”
“出去放松一下也行”
“你知道他怎么说?他说我死了他就好了,你说伤不伤心?”
“你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吗?孩子心里有怨气”
“我怨气更大,这段时间我都接纳他了,不管做什么我都接纳他,我心思过几天就去上学了,还这样,说这不好那不好,心思跟他一块去爬山也不去,还要怎样?”
“你对孩子的好是有附加条件的,孩子能感觉到你不是真心实意对他好,你只是想让他上学,孩子能感觉到。先把亲子关系搞好再说,先看到孩子的优点”
“哪有什么优点?”
我的思绪迅速又回到我的那个时候,我也是这种状态,我真是迫切地想帮助闺蜜调整认知,别再走我走过的弯路。
“咱们以前的方法不好用,为什么不去学新方法呢?我们学习班上有个老大哥,情况跟咱们差不多,人家经过学习调整后,自己的状态、孩子状态包括家庭关系都非常好。”
“唉,我不管了,就像你说的他们都自己带着饭来的,我不管了,我不能把自己气死。”
她沉浸在自己的的世界里,似乎啥也听不进去。
父母在等孩子感恩,而孩子在等父母的道歉。
我又着急了,当一个人不想调整认知,又不想学习时,说明痛的还不够深,足够痛的时候才会想改变,我能做的就是闭嘴,不求不助,耐心倾听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