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坚持“一性两化”、标本兼治基本工作思路,依法突出执行工作强制性,全面推进执行信息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深化执行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改革,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执行制度、机制和模式,促进了法治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执行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久久为功 执行攻坚初告捷
“三年来,人民法院全力攻坚,共受理执行案件2043.5万件,执结1936.1万件,执行到位金额4.4万亿元,与前三年相比分别增长98.5%、105.1%和71.2%……”
2019年3月1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周强院长向人大代表介绍了这一组数据并庄严宣告:“基本解决执行难”这一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
一诺千金的背后,是一场为期三年、久久为功的攻坚战。
在火车上,一名消失已久的“老赖”被执行法官堵个正着;在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轻点鼠标,就顺利查封并划扣了远在千里之外的被执行人账户;被查控的车辆刚一进入停车场,执行指挥中心就发出预警,执行干警马上赶往现场……
这一幕幕,已经成为执行干警的工作常态。2014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建立健全“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与16家单位及39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实现对被执行人全国范围内的不动产、存款、车辆、证券等16类25项信息的查询,极大提升了执行效率,实现了执行查控方式的根本变革。
财产变现难、周期长是困扰执行工作的一个难题。最高人民法院及时总结地方法院经验,从2017年1月1日开始,在全国法院全面推行网络司法拍卖,有效提高成交率和溢价率,降低拍卖成本,消除权力寻租空间。从2017年3月网络拍卖系统上线至2023年2月,全国法院网络拍卖总量142.2万余件,成交额2.28万亿元,溢价率达9274%,为当事人节约佣金698.33亿元。
联合惩戒 撑起诚信一片天
“没想到失信的后果这么严重。要是当初按时还款的话,我的信息就不会进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去银行申请贷款也不会受到影响了。”这是2020年3月,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的一名被执行人李某在履行金钱给付义务后,发自内心的一段话。
当事人规避执行、抗拒执行是造成执行难的一个重要原因。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推动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联合惩戒, 2016年以来,与国家发改委等60家单位签署文件,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出台了11类37大项150项惩戒措施。截至2023年2月,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共8030698人。
为给“诚实而不幸”的人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全国各级法院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畅通信用惩戒救济渠道,探索建立正向激励和信用修复机制,推进失信信用惩戒向精准化、精细化发展。
宁波市镇海区的一家企业,三年来在法院作为被告的案件有8件,标的额近9000万元,均在进入执行程序前自动履行完毕。根据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法院在全国首创的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这家企业从镇海农商银行获得了2000万元的“诚信履行贷”授信。
2020年1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在执行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意见》提出,对决定纳入失信名单的被执行人根据案件情况设置一定的宽限期;探索建立惩戒分级分类和守信激励机制,让失信惩戒更加具有精准性,更符合比例原则。
专项执行 力解群众急难愁盼
“我目前生活十分困难,急需这1万元……”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执行局临港工作站内,一位八十岁高龄老人的来电引起了执行法官张春燕的注意。电话那头哆哆嗦嗦的声音,牵动着法官的心。张春燕立即联系这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的被执行人张师傅。通过反复做工作,张师傅履行了义务。
这是全国法院正在开展的执行信访“百日攻坚”专项活动中的一个缩影。
2022年12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全国法院执行信访工作推进会,决定在全国法院开展执行信访“百日攻坚”专项活动。周强院长就人民法院执行信访工作提出要求强调,要用心用情解决好人民群众在执行领域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
2013年12月以来,每年元旦、春节前后,全国法院都会集中开展追索劳动报酬、赡养费、医疗损害赔偿、工伤赔偿等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行动。截止到2021年年底,共执行涉民生案款745.3亿元,司法救助30.9亿元。
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组织开展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犯罪行为专项行动。截止到专项行动结束时,人民法院判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犯罪共计807案864人,决定司法拘留共计5.58万案5.85万人次。
2020年9月下旬至2021年春节前,全国法院集中开展“发挥执行职能、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专项执行行动,进一步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代表委员有话说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平阳基层委副主委
陈爱珠
执行工作是司法程序的“最后一公里”,事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实现,事关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的有效维护,事关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效实施,事关社会公平正义及时实现。十年来,人民法院不断探索总结,深化执行体制机制改革,执行工作取得了重大进步,巩固了“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正在为“切实解决执行难”的目标继续努力。我了解到,在打造“全域数字法院”的改革中,浙江法院近两年来,深入推进执行“一件事”综合集成改革,为破解执行难提供了数字化的解决方案,从而构建起办案最公、用时最少、老百姓司法获得感最强的浙江法院执行新模式。希望人民法院进一步聚焦解决执行领域顽瘴痼疾、提高终本案件质量、依法打击拒不执行法院判决和裁定等重点,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着力构建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记者 罗书臻 余建华 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
张 莉
“切实解决执行难”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人民法院全力攻坚,基本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执行难问题,基本形成中国特色执行制度、机制和模式,促进了法治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的制度优势。我了解到,近年来,安徽法院把“江淮风暴”作为总平台、总抓手,齐心协力攻坚执行难,执行质效显著提升,执行环境明显改善,执行模式深刻变革,执行管理更加有效,执行队伍得到锤炼,执行工作成效明显。希望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强执行难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不断深化执行联动机制建设,不断推动执行工作现代化建设,积极谋划执行难的长远解决之道、根本治理之策,努力推动执行工作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长远健康发展。(记者 罗书臻 周瑞平 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梁平区委书记
钱建超
新时代十年,人民法院有力推进执行工作体系和执行能力现代化,特别是近年来,人民法院坚持执行难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我了解到,近年来,重庆法院通过优化执行管理、规范执行行为,积极护航实体经济发展,加强民生权益司法保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获得感,各项执行工作取得新成效、新进步。希望人民法院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担当作为解民忧,坚持以改革思维和科技手段破难题、解新题,通过树立新时代正确司法观念、规范执行权力运行机制、完善执行管理制度、建设智慧法院、锻造过硬执行队伍等措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贡献司法力量。(记者 罗书臻 刘 洋 通讯员 尚 飞 整理)
记者:罗书臻
编辑:李璇 蔡云帆 | 美术编辑:盛方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