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涓叙语
2008年夏天,台北张老师基金会首度邀请贺林来台北做三天的工作坊。我强烈推荐我在台湾的学生参加贺林的工作坊。一般我的工作坊行程都很满,但我也取消了自己的课,希望去现场支持贺林。贺林希望我可以帮他翻译,但因为我平日课太多,忙不过来,只能推辞,但告诉他我会在现场陪着,让他放心。贺林的理念中有很多哲学观,有些学生第一次听会听不明白,所以我也会帮忙诠释。这次有90多人来听课,大家也很好奇合作取向治疗到底是什么。私底下和学员的聊天中,我感受到有些学员对此疗法和他们原来工作哲学如此不同的震撼。非常感谢张老师文化基金会翻译出版了贺林第一本重要的书《合作取向治疗:对话,语言,可能性》,我为这本书写了推荐序,希望大家从此可以用中文学习合作学派。虽然当时和贺林不常见面,但不论在美国或者两岸,我在教学中都会推荐分享他的工作,这也开启了未来两岸两岸的合作,推动了后现代工作。这一次在台北见到贺林,我特别珍惜,开心。我们一起吃饭,一起到酒吧喝酒,还带她去泰式按摩(可惜后来才发现他不太习惯按摩),带他到我们台北的家看看(他喜欢我们家的设计,也希望他先生大卫以后有机会能来看看),我们长时间的聊天,叙旧,尤其是有许多共同认识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