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展会
CMF报告:此轮经济复苏有四个特点,预计今年GDP增长5.3%
2023-11-27 21:45  浏览:578  搜索引擎搜索“早勤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早勤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发布信息 广告合作 软文发布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近日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2023-2024)》指出,当前经济呈现分化型弱复苏状态,预计2023年全年GDP增长5.3%。展望2024年,建议将年度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于泽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在改革基础之上,应进一步强化积极的总量宏观政策,财政政策可以进一步提升赤字率,货币政策以降低金融机构融资成本为切入点,要稳健偏宽松。同时,加快构建适应新的市场供求关系的房地产政策调控体系。

发布会上多位专家也提到,需求不足、预期转弱依然是当前经济面临的主要压力和挑战。宏观经济政策配置要更加精准,将有限的宏观调控资源精准地配置在经济恢复进程的各个着力点和重点上。当下经济工作需要耐心,要实打实地把一件件事情办好。

明年经济有望进一步恢复

报告显示,2023年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之后,我国经济实现全面复苏,预计2023年全年GDP增长5.3%,考虑基数效应,两年平均增速4.1%,同时各行业分化态势明显,所以当前呈现分化型弱复苏状态。

报告分析指出,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背后有三股力量,第一,疫情之后社会秩序恢复带动生产和消费正常化;第二,在秩序复苏过程中,实际上市场内生的总需求不足;第三,新发展格局加速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由于这三方面综合力量的作用,特别是今年总需求复苏背后核心力量是生产生活秩序修复,但是内生动力不足,同时已经显现的新动能还难以撬动庞大的存量经济,这就导致今年是弱复苏的状态。”于泽说。

报告认为,此轮经济复苏有四个显著新特点,即经济复苏进程的波浪式和曲折性;与传统经济复苏过程产生诸多背离;复苏中经济分化明显;宏观和微观感受差异大,导致企业家的信心修复进程缓慢。

展望下阶段,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进一步恢复。从周期性因素看,库存周期和资产负债表修复已经开始筑底上行,出口和房地产投资压力有所减缓;从结构型问题看,随着新发展格局的深入构建,国内新动能开始不断集聚。综合预判2024年全年经济增速在4.8%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在5.0%。

于泽分析,2024年是一个新的均衡状态。各行业有望从分化状态进入平衡增长状态,企业对经济复苏的微观体感将有较大提升。微观体感回暖将助推预期修复,进而带动经济进入正向循环,三重压力进一步得到缓解。综合考虑进一步弥补产出缺口、稳定就业、提振市场信心、提振价格,统筹考虑2024年和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以实现“十四五”胜利收官,同时稳固大国博弈的物质基础,建议2024年设定经济增长目标在5%。

“明年经济最关键的一点是市场化内生需求将修复到什么程度。目前,总需求的背后有大量的结构性、体制性、转轨性问题,例如房地产行业,从需求到供给都处于结构转型期;国际贸易也处于一个大的转型期,全球产业链重构。这些问题意味着,总需求的修复不会一蹴而就,因此未来中国经济在新的均衡状态下,增速相比于疫情之前会有所放缓。”于泽说。

需求不足、预期转弱仍是主要挑战

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今年前10个月经济运行持续向好,但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当前经济运行仍然存在外需收缩与内需不足叠加、传统行业去产能与新兴产业放缓并存、市场价格阶段性下行与企业信心不足共振、美西方遏制与新兴经济体追赶挤压等挑战和压力。

肖钢建议,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继续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特别是健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政府举债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债务结构。

肖钢说,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跨周期调节应该优于逆周期调节。要注重总量平衡、结构优化、节奏平稳,讲求政策的时度效。要促进利率汇率的内外均衡,努力实现多元目标下宏观政策的均衡协调。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认为,需求不足的背后是预期转弱。他表示,从三重压力的角度看,当前经济恢复的过程中总需求的不足,主要的矛盾是预期转弱,导致社会商品消费不足。但必须说明的是,消费商品价格降低不是市场供求交互作用的结果,是收入下降所带来的。

今年以来,通胀处于一直处于低位。数据显示,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由上月同比持平转为同比下降0.2%,为年内第二次出现同比负增长;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6%,已经连续13个月处于负增长区间。

“近几年来,很多人反映宏观政策出台的时间和大家预期有很大差异,也和以往经历有很多不同。”高培勇说,之所以存在这种预期差,首先在于发展阶段的不同。当前我国处于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不仅对经济增速有要求,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要求,宏观经济政策配置也必须突出对质量和效益的要求。此外,还在于宏观经济政策配置要汲取过往的经验教训,统筹发展和安全,并考虑到在当前我国经济体量背景下刺激性政策引导带动的效用等。

高培勇认为,当前宏观经济政策配置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要向精准“逼近”,将有限的宏观调控资源精准地配置在经济恢复进程的各个着力点和重点上。凡事要问质量和效益,凡事必讲精准和精细,这可能是当下经济恢复进程中,宏观调控和宏观经济政策配置的必由之路。当下经济工作需要耐心,实打实地把一件件事情办好。

民营经济信心不足是预期转弱的另一个方面。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史晋川表示,从中国的市场主体来看,从国有部门到民营部门的转变就是宏观到微观的变化,这个变化过程中目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边界之间的调整,这种调整对民营企业的创造性以及民营企业的活力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也是导致中国当前总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

史晋川表示,一方面,民企和国企边界在最近这几年的磨合碰撞过程当中发生问题,使得民企缺乏向新的产业领域、新的市场探索的底气。另一方面,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当中总需求不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失去了供给创造需求的动力。用新的技术提供的新产品、新服务,这部分由供给创造出来的需求实际上对中国的经济增长的总需求的扩大是最重要的。

发布人:ac86****    IP:125.64.47.***     举报/删稿
国内展会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