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2-25日,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组织来自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人民网等媒体记者,赴青海开展“碳”路中国——生态文化采风活动。本次活动是“碳”路中国生态文化采风活动的第二站,活动得到青海省生态环境厅的大力支持。
在青海省生态环境厅,采风团一行通过“青海生态之窗”了解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情况。通过“青海生态之窗”,大家实时高清视频看到黄河源头、昆仑山玉珠峰南坡、青藏铁路五道梁北大桥等观测点位,发现在点位出没的藏羚羊、荒漠猫等珍稀野生动物。近年来,青海省生态环境厅累计投入2700万元,持续建设“青海生态之窗”,该实时高清视频观测系统注重特色功能,观测点位由原来的6个扩建到76个,实现了对青海典型区域的生态类型、自然景观及野生动物等进行“远距离、大范围、全方位”的实时高清视频观测,丰富完善了“天空地一体”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作为首批向公众开放的环保设施,“青海生态之窗”对青海自然保护区监管和物种多样性监测起到了辅助支撑作用,同时可服务重点生态功能区监管、重大生态工程评估和生态变化动态监测,成为该省全面实时观测、有效加强青海生态环境保护的载体,是向公众展现美丽青海和中国国家公园建设成果、展示青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青海海南州,采风团实地调研了龙羊峡水电站和塔拉滩光伏产业园,了解当地政府和企业致力清洁能源开发带动生态文明建设情况。龙羊峡水电站,有着“万里黄河第一坝”之称,于1987年9月29日并网发电,是举世瞩目的黄河上游“龙头”工程。龙羊峡水电站和水光互补光伏电站曾经共同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装机容量的水光互补发电站”的称号,是具有多年调节性能和综合效益的大型枢纽工程。该水电站发挥着防洪、防凌、供水、发电等重要作用,尤其在稳定光伏发电与安全并网方面,通过水光互补调节技术很好地解决光伏发电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的问题。据介绍,该电站还可与刘家峡电站进行补偿调节,使下游梯级电站每年增加发电量6.4亿度。青海塔拉滩光伏产业园面积为609.6平方公里,是全球单体容量最大、一次性投入最大、集中发电规模最大的光伏电站群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基地,其年发电量高达14.94亿吨。同时绿植覆盖率恢复到了80%,土壤水分蒸发量缩减到70%,从根源上解决了土地荒漠化的问题,是一条“光伏+生态治理”“光伏+生态畜牧”的新模式,可实现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建设与生态治理工程双向贯通。
在青海海北州,采风团一行对海晏县绿色文化产业园进行了调研走访。作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2022年以来,海晏县以打造青海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样板县”为目标,构建绿色、环保、科技、文化、新能源为显著特征的现代发展体系,推动生态畜牧技术研究,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统筹推进饲草种植、高效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工作,推动海晏的转型升级,建立了生态循环链,海晏绿色循环畜牧业发展不断提质增效,初步形成了“种养结合、农牧互补、草畜联动”的绿色循环发展之路,实现了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
在青海海东市,调研团一行走进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青海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天然良港”,新能源装机占比在全国各省份中最高,大数据中心建设和产业链培育优势得天独厚,同时数字技术对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凸显。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地处青海省海东市河湟新区零碳产业园区,占地6.67公顷,总建筑面积为7.2万平方米,于2021年4月开工建设,总投资为10亿元,一期投资两亿元。该中心突出绿色、零碳、可溯源3个关键特征,重点指标和核心技术应用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大数据中心采用间接蒸发冷、液冷等先进冷却技术,结合青海冷凉气候,可实现全年314天不开启空调,实现100%可溯源绿电供应;通过理论创新及技术融合,定义绿色大数据中心新标准。同时加大与能源企业合作,数据中心内自建“分布式光伏+电化学储能”绿电供应系统,创新打造了大数据中心领域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智慧供应系统示范样板,打造出绿色能源显性化消费新模式。
广袤的青海大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分量格外厚重。青海位于江河源头,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生态地位突出,生态地位极端重要,生态环境却极为脆弱,其生态区位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占有重要地位,有一种说法,青海“感冒”,全球“打喷嚏”,其生态地位不可替代、不可复制。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
“碳”路中国青海的优势,是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双碳”战略发起的生态文化建设活动。活动将带领专家和记者去发现典型地区绿色低碳与能源转型案例,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传播生态文化。为子孙计,为未来谋,让人们了解我国的低碳和能源转型故事,从了解到关心,最后投入行动去保护生态环境。
供稿:培训室
编辑:刘汝琪
审核:刘梦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