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申请的电动晾衣架已经安装好了,现在能帮家里做些家务,感觉自己更有价值了。”近日,梧州市长洲区大塘街道华洋社区的残疾居民王女士指着阳台上新安装的无障碍设施,脸上的笑容格外真切。这温暖的一幕,正是梧州市开展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深入基层走访的生动缩影,也折射出当地残疾人生活持续改善的真实图景。
今年7月以来,梧州市残联按照自治区残联统一部署,精心组织、系统推进,对全市约7.5万名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开展摸底调查,通过强化业务培训、强化精准调查、强化部门协作,切实把精准服务落到实处,以扎实细致的工作助力残疾人民生改善。
强化业务培训,夯实调查基础
为精准贯彻调查工作要求,梧州市残联建立起系统化、全覆盖的培训机制,以分层分级的方式夯实人员基础。首先,市级层面率先组织业务科室开展培训,围绕“就业”“基本医疗与康复”“无障碍”等核心指标,明确科室责任、厘清指标口径,提升具体指标负责同志的业务指导能力。其次,县级层面精选业务骨干参加自治区专项培训,由县级残联担起对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培训责任。截至8月下旬,全市累计开展调查培训42场次,覆盖66个乡镇(街道)的973名调查员,培训内容不仅涵盖调查指标解读、信息采集系统操作,还包括与残疾人沟通交流的技巧和调查模拟演练,全面提升调查员的实操能力。
强化精准调查,提升服务质量
为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质量,梧州市采取“集中登记+上门服务+远程核验”相结合的方式,分类推进调查工作。对行动不便、独居或居住偏远的残疾人,安排熟悉情况的乡镇(街道)专职委员、村干提供“一对一”上门登记;对异地居住的残疾人,通过微信视频、电话访谈等方式进行远程核实。长洲区残联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将调查与日常入户访视相结合,边走访边采集,既不增加负担,又能及时了解残疾人近况。”目前,长洲区通过“边访视边采集”模式已完成超过60%的工作量,这一做法已在全市推广。
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约3万名持证残疾人信息采集,完成率40%,为后续精准服务奠定了扎实数据基础。
强化部门协作,增强数据效能
数据畅通,服务才能更精准。为实现调查数据准确有效,梧州市各级残联主动打通信息壁垒,与民政、医保、卫健、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建立常态化数据共享机制。依托定期比对,实时更新残疾人低保、特困、医保、两项补贴及就业等关键信息。仅特困人员与低保对象数据一项,就分别为8000名和2.7万名残疾人的相关指标录入提供了精准支撑,大幅提升登记表关键指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一步,梧州市残联将强化对全市调查工作的统筹督促指导,对相关指标数据进行专业把关,推动后续工作高效、规范开展;县级残联将持续履行好数据核实主体责任,并结合系统核查与实地抽查,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在此基础上,各级残联还将深入分析调查结果,精准识别残疾人的“急难愁盼”,推动帮扶政策更有效、帮扶措施更精准、帮扶服务更暖心,切实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来源:广西残联
编辑:艾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