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晋台同名村》
福建与台湾隔着一道台湾海峡,相距最近处仅120公里。自古以来两地关联密切,人民往来频繁。以泉州与澎湖、晋江与澎湖为例,宋人王象之《舆地纪胜》引宋宣和二年(1120年)泉州太守陆藻《修城记》记:“泉距京师五十有四驿,连海外之国三十有六岛。”“三十有六岛”即“三十六岛”指澎湖,“连”即行政上的连接关系;宋人赵汝适《诸蕃志》记:“泉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明修福建省志《闽书》引“宋志”记:“澎湖屿在巨浸中,凡岛三十六”“有争讼者,取决于晋江县”“府外贸易,岁数十艘,为泉州外府。其人夜不敢举火,以为近琉球,恐其望烟而来作犯。王忠文为守时,请添屯永宁寨水师守御”。王忠文即王十朋,宋乾道四年(1168年)为泉州太守;《宋史》之《汪大猷列传》记:宋乾道七年(1171年),泉州太守汪大猷在澎湖“作屋二百区”并“遣将留屯”;元人汪大渊《岛夷志》记:澎湖“岛分三十有六”“泉人结茅为屋居之”“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间立巡检司”;明代末年,郑成功在台湾“建承天府,置天兴、万年二县,改一鲲身为安平镇,安平为泉州安海之别称,延平起师之地也,入台之后,又建桔柣门,以存故土之念”。
郑成功“改(台南)一鲲身为安平镇”,将福建地名移植于台湾,“以存故土之念”也。清代咸丰年以前,台湾社会属于移民社会,“地缘组合”为其基本的社会结构。来自同一地缘的移民相聚而居,往往将原籍地名移植于台湾,为的也是“存故土之念”,闽台两地由此而有为数众多的同名村。
晋江市台湾同胞联谊会、社会科学联合会就晋台同名村大做文章,组织发动各同名村乡亲从亲闻亲见亲历的角度,讲述和记录晋台同名村交往的故事,编纂成这本图文并茂的《晋台同名村》。读者从中既可以领教两岸一家、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又可以体会海峡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骨肉情谊。
本书主编粘良图是我结识多年的学界友人,他勤勉、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感佩。
作者简介
汪毅夫先生,1950年3月出生,台湾台南人,历任上山下乡人员、邮递员、学员、教员、研究员、公务员和退休人员。学术著作有《闽台区域社会研究》等18部,300余万字。
主播介绍
高琦,资深媒体人,“京彩台湾”新媒体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广天下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朝阳民革青委会副主任。录制有中宣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十四五规划》等多部有声作品;朗诵代表作品《脊梁》《等待天明》由央视、新华社等媒体发布并成为网络热搜;纪录片作品有《新丝路密码》《刘亚楼》《织梦年代》等。
栏目介绍
汪毅夫先生著作《顾盼两岸》,收录了作者自2019年元月起“在手机上用手写输入法写作”并陆续发表在中评社、中评网上的286篇文章。
对于“两岸关系已无联结点”的悲观论调,作者认为,“我写的学术段子(文史笔记)两岸都有读者关注,我讲的两岸故事两岸都有热心受众,这不就是一个联结点吗?每念及此,老旧的手表又上了一回发条。”正如作者所言,退休之人该放下的全放下了,惟此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应该是吾人一生的志业,不放下,也放不下呀!
《顾盼两岸》有声版上线之际,正值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时,也是京彩台湾继《话说两岸》之后,再次为广大读者提供“生动鲜活”的新媒体“选修”内容。
让我们通过《顾盼两岸》的字里行间,感悟海峡两岸方方面面的联结点,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在“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征程上,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感谢
汪毅夫先生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中广天下(北京)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专栏的大力支持
-THE END-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