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儿童健康促进工作情况的报告。与会人员普遍认为,报告实事求是地反映了儿童健康促进工作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下一步工作安排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举措比较实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说,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是每个家庭的愿望和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儿童健康成长,把培养好少年儿童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大力发展儿童事业,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儿童健康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儿童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儿童健康也存在一些问题。
沈跃跃建议,一是进一步落实儿童优先原则,要将儿童健康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儿童健康主要指标纳入政府目标和责任考核。在出台法律、制定政策、编制规划、部署工作时,优先考虑儿童的利益和发展需求,落实对儿童发展的优先保障。二是完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和配置儿童健康服务资源,特别是加大对西部农村地区妇幼保健机构专业人才配备和培养力度。加快儿童医学人才培养,更好满足儿童就近就便的保健需求。三是加强家校社协同,推动解决突出问题。引导少年儿童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针对儿童近视、肥胖、孤独症、脊柱侧弯、儿童心理等问题,学校、幼儿园要增强常见病预防保健能力,与学生家长、医疗机构加强协同配合,做到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不断提高对儿童健康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要特别关注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孤残儿童等特殊儿童群体,做好关爱服务,守护儿童安全,营造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
邓丽委员说,建议儿童健康促进工作要加大协同力度,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各个方面共同努力。要加大社会力量的协同参与,对突出问题协同干预。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疫情的持续会更加凸显。据报告材料,相较于上亿的儿童,目前我国儿童精神科医生、儿童心理医生的人数明显不足,服务能力与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希望专门研究,加以解决。
“这些年国家对儿童医疗保健做了大量工作。”张平委员说,建议重视儿童阶段的学习压力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一系列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要从上到下推行毫不动摇的真正的坚决的学生减负,才是对儿童健康工作的最大保障。
李飞跃委员说,建议与国际标准接轨,与相关法律相衔接,科学界定“儿童”的年龄范围,明确“儿童”为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确定儿童健康促进工作对象范畴为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年龄段,划分出具有针对性的健康促进政策措施。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霞
编辑/廖芸卿
审签/乔虹
监制/席淑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