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中央企业持续发力 担当能源保供“主力军”
2023-01-08 20:24  浏览:707  搜索引擎搜索“早勤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早勤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2022年以来,国际大宗能源价格高位震荡,能源进口成本增加。入冬以来,发电供热和居民取暖用煤需求快速增长,部分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因此,做好今冬明春能源保供工作依然存在不小挑战。

中央企业是我国能源供应的主力军,承担了90%以上的油气供应,60%以上的电力供应,25%以上的煤炭供应,在能源保供中肩负重任。

2022年12月30日,在国资委召开的在京部分中央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国资委党委书记张玉卓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底线思维,以更大工作力度、更实工作作风,全力做好迎峰度冬能源电力保供稳价工作,为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按照国资委党委的统一部署,相关中央企业不计代价稳产增供、稳市稳价,发电企业确保用电高峰发得出、顶得上,煤炭企业带头执行电煤长协机制、全力增产量,电网企业加大跨区余缺互济力度、保用电稳定,石油石化和管网企业积极调度协调、加大油气资源获取力度,在能源电力保供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

据记者初步观察:2022年央企能源保供工作在去年增产扩销稳供的基础上,呈现出几个新的特点:一是在国资委指导推动下各类企业协同配合力度更加顺畅,电力央企负重前行,煤炭央企积极让利,煤炭、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得到有效缓解。二是推动中煤集团与国家电投煤电项目专业化整合,优化非化石能源发展布局,支持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煤炭与煤电、煤炭与可再生能源“两个联营”取得积极进展。三是电网企业进一步加强资源统筹,推动余缺互济,在能源电力保供攻坚战中贡献了积极力量。四是面对国际天然气紧缺、价格高位运行的严峻挑战,石油石化和管网企业保障国内气田稳产增长,提高管网运行效率,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发电企业

发得出 顶得上

2021年9月底,个别地区出现拉闸限电现象,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作为、勇担重任,第一时间采取了有力有效的应急举措,为缓解缺电限电局面作出了贡献。

数据显示,2021年中央发电企业全年发电量达到49538.4亿千瓦时,较2020年的44972.9亿千瓦时增加了10%以上。其中,央企煤电应发尽发,完成了30077.5亿千瓦时的发电量,以52.2%的装机占比达到在总发电量中占比61%,较2020年增加了9%。

2022年以来,能源保供形势依然严峻,中央发电企业发电量进一步增长,确保用电高峰发得出、顶得上。

2022年,中国华能共完成发电量79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截至2022年12月底,国投电力公司累计完成发电量15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2022年前10个月,华润电力发电量1922亿千瓦时,其中清洁电量330亿千瓦时,在广东、河北等保供重点区域发电量大幅提升,利用小时数在省内名列前茅。2022年全年,中核集团旗下25台核电机组继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核能发电量再创新高。


华电浙江衢州乌溪江分公司组织职工认真清洗光伏板,全力以赴做好迎峰度冬发电保供

数据显示,2022年,中央发电企业累计发电5万亿千瓦时,占全国比重63.1%,高于央企装机规模8.4个百分点,同比提高5.9个百分点。在煤电价格倒挂、“发一度亏一度”的情况下依然顶峰发电,非计划停运及出力受阻情况明显好于全国水平。

供热方面,央企守土有责。作为国内最大的民生供热企业,中国华能82家供热单位、218台供热机组、2890个供热站“火力全开”,2022年累计完成供热量达4.8亿吉焦,同比增长7%。截至2022年12月底,国投电力公司累计供热量2109万吉焦,同比增长68%。其中,民用累计采暖供热647万吉焦,同比增长43%。2022—2023供热季,中国华电供热面积达7.8亿平方米,供热装机容量9010万千瓦,供热业务涉及25个区域、133家企业,清洁“暖流”进入千家万户。

针对困扰行业的煤电顶牛现象,中央企业在煤电联营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2022年,中国华能生产煤炭超10040万吨,首次突破1亿吨。2022年进入迎峰度冬以来,中国华能厂内电煤库存最高时达1792万吨,同比提高157万吨,处于历史同期高位水平。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华电全年全口径发电量近6500亿千瓦时,电煤供应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煤炭生产近5000万吨,同比增长2.1%。

2022年12月30日,中煤集团与国家电投煤电项目专业化整合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此次专业化整合通过市场化方式开展,涉及的煤电装机容量预计将超过1000万千瓦,是近年来国内煤电领域涉及资产数额较大、影响力较强、整合效益较为显著、示范引领作用较为突出的合作项目。

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在签约仪式上表示,实施煤电专业化整合对于中央能源企业从应急性保供转变为通过股权合作、整体开发实现体制性稳定性保供,对于推动“两个联营”落实落地、促进煤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能源集团等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12月30日,国资委印发《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优化非化石能源发展布局,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业务占比。完善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支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等举措。在上述意见指导下,2022年央企清洁能源发展进一步提速。


2022年11月1日,东北地区首个核能供暖项目——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核能供暖示范项目正式投运供热。

国家电投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新能源发电和清洁能源发电企业。截至2022年10月底,国家电投清洁能源装机突破1.27亿千瓦。

此外,2022年,中国石油清洁电力业务多点开花,全年开工建设47个风光发电项目,新增装机规模达110万千瓦,装机总规模达到140万千瓦。2022年12月12日,中核集团旗下中核汇能单日发电量6193.43万千瓦时、上网电量6101.69万千瓦时,首次突破6000万大关,成为非核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里程碑。2022年12月27日、31日,华能集团在藏3个保供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预计年平均发电量为1.39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4.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3万吨,对改善当地冬季电力供应缺口、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煤炭企业

全力以赴增产量 稳价格

2021年,中央企业煤炭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同比增长6.6%,高于全国增幅0.9个百分点。

2022年,中央煤炭企业继续全力以赴增产量、稳价格。

国家能源集团充分挖潜提效、吨煤必争,自产煤量稳产高产,连续15个月超过5000万吨,助力全国煤炭产量刷新历史纪录。同时,千方百计拓宽多元化供给渠道,开辟疆煤出区、蒙东煤下水、蒙古煤南下新通道,新疆煤炭出区量全年累计发运674.2万吨。国家能源集团还推动全国煤炭优化流向,辐射范围2500公里以上,最远运距3500公里,覆盖14个省市自治区。深化国际煤炭贸易合作,全年进口煤2285万吨,同比增长2.5%。


夜晚的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生产现场

中煤集团把增产增供作为保供稳价的重要抓手,深挖增产潜能,加快新矿投产出力,推动符合条件的煤矿产能核增,2022年又实现了华电集团划转4处煤矿的全面复工复产,增加了有效供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中煤集团组织生产矿井满负荷生产,加快产能释放,加大市场供应,有力地保障了不断增长的用煤需求。

此外,中国华能2022年煤炭产量已完成9248万吨,年内将首次突破1亿吨。中国华电全年完成煤炭生产近5000万吨,同比增长2.1%。国家电投在东北区域的煤炭产能达到7000多万吨。

2022年以来,中央企业煤炭日均产量296万吨,同比增长7.6%,再创历史新高。同时,两家中央煤炭企业带头执行电煤长协机制。自产煤合同签约率达93.6%、履约率近100%,2021年以来累计让利超2400亿元。

电网企业

加大跨区域余缺互济力度

2021年,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全面启动应急机制,加强运行监测和负荷预测,坚决落实“限电不拉闸”,加大跨区调度力度,保障了各类电源“能并尽并、能用尽用”。

2022年以来,两家电网公司继续加大跨区余缺互济力度,最大限度补缺口、保安全。

2022年下半年以来,南方区域流域来水丰枯急转,主汛期较多年平均偏枯四五成。2022年7—11月,南方电网分别调减云南、贵州外送电量124亿、73亿千瓦时,缓解了水电蓄能持续下降态势,为全网电力有序供应打下了基础。

2022年12月以来,南方区域遭遇多轮寒潮侵袭,其中贵州最低气温已降至-1.4℃,取暖负荷大幅攀升。为最大限度支援贵州,南方电网已将贵州外送降至保安全最小外送水平,并在广西自身供需紧张的情况下,协调将兴义电厂2号机组转并贵州运行,全力支持贵州电力供应。在广西12月寒潮期间,南方电网强化省间电力互济,创新组织3次广东送广西周交易,共计安排支援电量0.6亿千瓦时。同时,协同发电企业一起克服困难,最大限度释放煤电、气电发电能力,坚决避免拉闸限电。


2022年12月29日,南方电网云南送变电公司员工在500千伏镇永甲线登塔进行光缆、地线直流融冰倒闸操作。张强 摄

2022年夏天,最高温度、最少水电、最大负荷、最长时间“四最”叠加,国家电网5个区域电网和19个省级电网负荷累计百余次创新高。国家电网坚持全网“一盘棋”,深挖跨区跨省通道潜力,统筹做好余缺互济,积极开展中长期、现货交易,最大限度保障电力电量平衡。

2022年8月,国家电网在浙皖之间启动第43次电力置换互济,双方利用最高电力负荷时间差,实现电力相互支持;2022年10月,国网湖南电力首次借道东北、华北、西北、华中电网多条输电线路,从电力相对富余的辽宁购电。2022年,国家电网经营区跨省输电能力超过2.5亿千瓦。

数据显示,2021年9月底以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家企业发挥大电网平台优势,持续优化需求响应机制,累计组织跨区跨省支援3000余次、电量近500亿千瓦时,最大限度控制了有序用电规模。特别是针对2022年夏季川渝地区超常规电力紧缺情况,创造性实施德宝直流调度、江城直流首次反送川渝等措施,守住了电网安全的生命线和民生用电的底线。

石油石化企业

确保气田高位运行

2022年,面对国际天然气紧缺、价格高位运行的严峻挑战,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等企业在确保气田高位运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页岩气勘探开发,加快海上气田建设,加大进口油气资源获取力度。

在油气开发领域,中国石油全年油气产量当量创历史新高,原油产量稳中有升,创“十三五”以来最大增幅。同时,中国石油天然气加快上产,在油气产量当量中占比达52.4%,进一步巩固稳油增气基础,再创油气勘探开发佳绩。

2022年12月28日,中国石化宣布,中国石化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焦页12号平台18口气井全部完井,投产气井16口,采收率达44.3%,一举创下我国页岩气开发平台井数最多、井组采收率最高两项纪录。2012年底实现我国页岩气重大勘探突破以来,涪陵页岩气田累计缴纳税费82.94亿元,累计探明储量近9000亿立方米,产气532亿立方米、创造中国页岩气田累产新纪录。


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十年累计探明储量近9000亿立方米

2022年,中国海油国内原油产量超5200万吨,同比增长近340万吨,约占全国总增量的60%,增量占比连续4年居三大石油公司之首;天然气产量超250亿方,同比增长超26亿方,增速居三大石油公司之首,海洋油气成为重要的能源增长极。

数据显示,2022年自产天然气达到1899.9亿方,同比增长7.1%;总库存达177.2亿方,同比增长17.2%,有关部门安排的冬春季节1750亿方天然气资源保障任务全部落实到位。

同时,相关中央企业不断完善运输体系,确保油气输送畅通,油气管网高效协同,全面提升资源互供互保能力。

中国石油管道局承建的神木—安平煤层气管道工程(陕西—山西段)于2022年12月1日实现机械完工,标志着中国最长煤层气长输管道——神木—安平煤层气管道工程全线贯通,打开晋陕地区天然气外输通道,每年可为京津冀地区输送天然气达50亿立方米。

国家管网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2022年累计输气量153亿立方米,自投产以来已累计向国内输送天然气超300亿立方米,为保障高峰期供气安全、促进管道沿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据了解,2022年供暖季以来,国家管网集团5万公里天然气管道累计输气量450亿立方米,已有8天日输气量超8亿立方米。与管网相连的14座储气库已全部启动采气,日采气峰值突破1.6亿立方米,满足北方地区旺盛的天然气增量需求。

多措并举

高质量做好能源保供工作

2021年9月底以来,国资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协调推动新能源补贴资金、注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推进专业化整合等,支持中央能源电力企业积极做好保供工作。

2022年8月24日,国务院在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中明确,支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中央发电企业等发行2000亿元能源保供特别债。

2022年9月5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中国国新率先成功发行首单300亿元5年期能源保供特别债,票面利率2.65%,低于同类同期限债券市场平均利率。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向中央发电企业注资,支持企业全面提升综合保供能力。截至2022年11月15日,中国国新已顺利完成五期合计1000亿元能源保供特别债发行工作,期限均为5年,平均票面利率2.78%。


大唐黑龙江新能源公司集控信息中心检测各风电场运行情况 李永泉 摄

中国大唐、国家电投、中国华能等电力央企也持续推进能源保供特别债发行工作。

国资委财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支持中央企业发行能源保供特别债,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有效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功能作用的创新举措。下一步,国资委将督促指导中央发电企业用足用好国家支持政策,进一步增强保供能力,加快转型发展,扎实做好今冬明春能源电力保供工作,为稳经济大盘作出应有贡献。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能源首席分析师左前明告诉《国资报告》记者,能源保供特别债对于现在的发电供热企业是一场及时雨。“当前发电供热企业现金流持续吃紧,在购买燃料、新建装机时显得捉襟见肘。能源保供特别债体现了政府对发电供热企业的关怀和支持。”

能源矿业研究员、智能矿山推进会会长张立宽也向《国资报告》记者表示,能源保供特别债的推出是非常重要的举措。“在未来的工作中,建议进一步加强能源保供特别债的针对性和精准性,真正助力有迫切需求的煤电企业,更好地为能源保供工作作出贡献。”

党的二十大就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确保能源安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等作出安排部署,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


国投北疆电厂煤罐斗轮机卸煤

面向未来,中央企业依旧在能源保供工作中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

左前明建议,要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既然我们能源‘双碳’顶层设计文件里面提出要加快能源电力市场化改革,同时在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就应该把能够由市场决定的,包括煤炭价格、电力价格等进一步交给市场,有效纾解煤电矛盾。当然短期内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但实际上有利于上游开展新的煤、电项目投资建设和下游提高节能减排意识,从而有利于整个能源电力保供”。

张立宽表示,要想更好地做好保供工作,一方面应充分发挥煤电中长协机制的覆盖面和履约率,另一方面,应加强煤炭优势产能和先进产能的核准力度,进一步释放煤炭产能,并加强煤炭行业的绿色化、智能化建设,使煤炭行业向着绿色、低碳、智能、高效、和谐方向发展。“这样可以减员增效,保障生产安全,并使煤炭企业具备柔性供给能力,即平常情况下可以保障煤炭稳定供应,特殊紧急时期能够迅速增加供给。”张立宽说。

国资委前述座谈会指出,国资委将对煤炭、发电、电网、石油石化和管网等企业,分类精准施策,激发企业积极性,全力提质增效保供应。有关中央企业要加强组织领导,在资源统筹和力量调度上再挖潜力,高效推进保供工作。要坚持先立后破,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化煤炭与煤电、煤电与可再生能源“两个联营”,加大对优质煤炭资源储备和开发力度,加强重要能源、油气资源开发增储上产,多措并举、开源挖潜,进一步增强能源电力供应支撑托底能力。

撰稿丨原诗萌

责任编辑丨彭敏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

内容来源丨国资报告


发布人:f87c****    IP:61.145.18.***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