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绿水青山的坚定守护者
浙江湖州:以检察力量
擦亮生态底色服务绿色发展
“历百代而旷古,越千年而弥新。”位于浙江省德清县的新市古镇是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线上最大水运码头的起源,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这天,德清县检察院的检察官们一早行走在水清岸绿的大运河畔,实地查看大运河及沿岸生态环境,一同前往的“益心为公”志愿者则见证了这两年大运河的变化……
不只是保护大运河,近年来,湖州市检察机关在守护绿水青山的路上步履不停。近日,记者再次走进湖州,走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探寻在这片承载着绿色使命的土地上,湖州市检察机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矢志不渝守护生态的答案——
源头破解违法排污防治难题
“工厂环境更加干净整洁,处理设备运转更加规范,监管体制更加顺畅了。”8月8日,湖州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殷莉华和同事走进辖区一家“民转公”的乡镇污水处理厂开展“回头看”,不由感慨乡镇污水处理厂的“瓶颈”问题正在逐步得到根本性解决。
这一改革成果得益于一年前湖州市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添加“COD去除剂”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污染环境刑事案件。
长兴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原是湖州市生态环境局确定的重点排污单位,却先后7次购买“COD去除剂”投加在污水处理末端,干扰自动监测设施,规避COD在线监测。经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法院最终以污染环境罪分别判处被告单位罚金20万元,被告人夏某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
针对案件中暴露出来的污水处理厂治污反致污、连续高额行政处罚罚款仍未有效制止违法排污行为等问题,检察官对湖州市范围内的污水处理厂开展系统调研,发现乡镇污水处理厂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管理体制不顺畅等深层次问题。今年上半年,湖州市检察机关向地方党委政府提出全市污水处理厂规范、科学运营和监管建议,得到高度重视,推动了全市污水处理厂体制机制的变革重塑。如今,湖州市4座具有较大管理风险的乡镇污水处理厂已由政府收购,实行“民转公”运营,城镇工业污水处理厂已着手研究建设。湖州市检察机关从源头上、体制机制上破题,真正做到了乡镇污水处理厂违法排放的有效防范。
既要正本,更要清源。两年来,湖州市检察机关已督促关停和整治污染企业27家,清理固废、危废、生活垃圾77万余吨。这也是湖州市检察机关将检察之力融入社会之治的一个缩影。
“深蓝一号”背后的检察故事
盛夏的安吉县,山峦青翠、河流清澈、空气清新。日落时分,全国各地前来避暑的游客们捧着咖啡,惬意地望着夕阳照耀下的深蓝色心形湖面。这片心形湖有一个特殊的名字——“深蓝一号”。“说起这个名字,就不得不提到‘检察蓝’为我们注入的新生色彩。”景区志愿者说。
其实,这一网红景点原本只是一个废弃矿坑,长期未开发蓄水形成湖泊,因环境优美、形似爱心,不少人前来打卡旅游,游客们给它取名“小冰岛”。然而,检察机关在巡查中发现,矿坑周边安全护栏损坏,临崖边坡多处风化开裂,存在着一定的公共安全隐患。对此,安吉县检察院以“代表视察+公益诉讼”联动监督方式,助推属地乡镇和多部门开展专项治理。该院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导下,提出了将“小冰岛”打造成景点的想法,认为矿坑治理“堵不如疏”,“封杀”美景不如“留住”美景。该想法得到当地人大和相关部门的认可与支持。当地行政机关成立联合办案组,在经过专家评估后制定了封闭隔离管理的方案,对“小冰岛”进行了安全整治,“小冰岛”化茧成蝶之路得以向前迈进。前不久,为准确评价行政机关治理效果,安吉县检察院在案发地专门召开结案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公益诉讼观察员、网民代表共同“验收”整改效果。
“优美生态环境是人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重要期待。安吉县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离不开检察机关的法治护航。”全国人大代表、安吉县余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欣喜地表示,检察机关通过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促进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不断满足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长兴县,同样发生着“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典型故事。长兴县小浦镇八都岕景区,生长着3万余株银杏树,连绵12.5公里的古银杏林被誉为“十里古银杏长廊”。但因新农村建设以及旅游民宿业发展等原因,古树周边过度硬化,堆放杂物、建筑压迫、悬挂网线等情形也越来越多。古银杏生存环境堪忧,出现了衰退症状,甚至濒临死亡。
湖州市检察院、长兴县检察院在浙江省检察院的指导下,依托最高检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机制试点,成功将反映长兴县小浦镇八都岕景区内古银杏群落保护不到位的省政协重点提案转化为公益诉讼案件,实现对3000余株百年以上古银杏的全覆盖养护。此外,检察机关还推动小浦镇成功申报1000万元的林业共同富裕综合体项目,构建古树名木保护长效机制。
时值高温酷暑,当记者走进八都岕景区内的小浦镇方岩村,一棵棵参天古银杏挺拔耸立,翠绿的银杏叶将房前屋后装扮得郁郁葱葱,给人们带来阵阵清凉,最直观地展现着生态文明和共同富裕建设的成果。
多元赔偿实现生态修复效果最大化
德清县下渚湖湿地总面积36.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4平方公里,蕴藏着巨大的碳汇能力。今年3月,德清县检察院办理了一起在下渚湖湿地附近猎捕野生鸟类的案件。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检察官考虑到湿地在保水、固碳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便将湿地碳汇补偿纳入认罪认罚从宽内容。在非法狩猎案听证会上,违法行为人张某诚恳认错,自愿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账户缴纳1500元用于认购碳汇,德清县检察院对张某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该院依托其创新的“湿地碳汇+生态环境司法修复”机制,在办理这起“认罪认罚+碳汇补偿”案件中,引导案件当事人从生态环境的破坏者转变为修复者,以认购湿地碳汇的方式,有效解决了赔偿金“沉睡”和生态功能损失“欠账”等难题。
今年上半年,湖州市吴兴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太湖溇港内非法捕捞案件时,探索多元赔偿方式,引入了实物代偿、家属代偿等方式督促履行公益诉讼生态损害赔偿。针对太湖溇港内屡禁不绝的非法捕捞案件,该院多次邀请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针对溇港生态修复等专业性问题参与公开听证,提出增殖放流等生态修复补偿措施,并在太湖溇港的罗溇水闸设立“南太湖水生态修复增殖放流点”,设立生态环境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实现太湖水生态专业长效的司法保护。
湖州市南浔区检察院也积极发挥公益诉讼职能,解决桑基鱼塘面临的保护和发展“两难”问题。该院针对桑基鱼塘保护工作明确了原始风貌保护、水系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渔业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旅游开发保护等六项保护重点,并对破坏桑基鱼塘的违法犯罪案件适时介入,开设案件快速办理绿色通道,提升处置效果。
据了解,自2021年以来,湖州市检察机关督促修复被毁林地1305.18亩,依法追偿野生动物、渔业资源损失91万余元,增殖放流鱼苗1012万余尾。
“全国首个生态日的确立,赋予了湖州更大的使命和责任,也对湖州市检察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继续为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共绘湖州生态之美,共担未来征程之责!”湖州市检察院检察长黄辉表示,湖州市检察机关将用法律监督的力量,守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美底色,为“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幸福图景添墨加彩。
(来源:检察日报·要闻版 作者:范跃红 钱聪 楼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