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正题之前,咱们先说说常识。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常识指的是普通社会上智力正常的人皆有,或普遍拥有的知识。比如打雷要下雨、感冒了要多喝水、盯电脑太久要目视远方等等。这些常识通常是我们从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总结和积累下来的基本知识,往往凝结了几代人的智慧,可以帮助我们高效、自如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真实的世界不是棱角分明的,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圆润的,混沌的,
无常的,它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黑随时可以变成白,白随时可以变成黑,这就是灰度思维。
任何黑的、白的观点都是容易鼓动人心或让人沮丧的,而我们恰恰不需要黑的,或白的,我们需要的是灰色的观点,在黑白之间寻求平衡。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度中脱颖而出,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
既然如此,为啥要“反”呢?
这是因为现实世界太复杂了,当我们面对经济、社科、人文等稍微复杂的问题时,常识往往会“失效”。比如,我们经常会忽略常识成立的条件,把它们用在了错误的地方。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我们会忽略社会文化背景,把自己的常识放到别人那使用,殊不知在另一个地方,结论可能是相反的。
人的逻辑推理能力本来就不是用来追求真理的,而是用来说服别人的。也就是说我们天生就都是律师思维,我们的大脑本来就是个争论设备。这也许是因为进化总是奖励那些能说服别人的人,而不是那些能发现真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