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懂一点书法,是中国人最朴素的文化情结
2023-10-10 06:32  浏览:1836  搜索引擎搜索“早勤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早勤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前段时间,给孩子办升学宴,我先生的一位同事跟我闲聊,他说:“你帮小戴孩子起的名字很不错,有书卷气,你是不是经常看书?现在看书的人不多了,对能够静下心看书的人我比较欣赏。”

他正说着,我先生走了过来,对我说:“老张字写的很好。”

“不行,我只是喜欢练字,要说好,还不敢当。”老张听人夸他,表情有点腼腆,急急忙忙摆手说道。

“能给我看看你写的字吗?”这段时间,我正在看方建勋老师的《中国书法通识》,了解了一些书法上的皮毛知识,听有人正在练书法,顿时来了精神。

老张大概对自己的字也很自信,一听我要看他写的书法作品,就翻开手机,给我看他放在朋友圈里面的书法。

“闲看落花静听雨”,这是老张给我看的第一幅字,内容有意境,字体也俊秀,给人一种空谷幽兰的感觉,但方建勋老师在《中国书法通识》里说过:“面对一幅书法作品,首先要做的,不是看它的内容,是确认它的书体。”

图片

而“一幅书法作品,不管呈现什么风格、什么样式,从字体上说,都不外乎五种——篆、隶、草、行、楷。”

“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也就是,楷书像一个人站着,行书像一个人在走路,草书像一个人跑起来了。

对老张的字,我先给老张竖了个大拇指,然后才说,“对书法,我一窍不通,是个门外汉,只能猜这幅字的字体大概是行书。

再其次,听人说,字如其人,我对你的性格不够了解,只能从你的字猜度,你是内秀之人,有自己的行为主张,不喜欢随波逐流,对性情相投的,你赤诚相见,对不喜欢的人,就是对你极尽巴结,你也是虽嘴上不说,但心里已将人拒之于千里之外。”

“你还看到了什么?”老张面部表情愣了一下,说的话也比刚才语速略快,我想,大概是我所说的,于他,八九不离十。

“嗯,你写这幅字时心情应该正愉悦吧?我感觉到你这几个字里含着喜悦,和恬淡。”我又仔细看了看老张的作品。

图片

说这些,可以说是我的第一直觉,但更基于对方建勋老师在《中国书法通识》第三章“性情”部分的理解。

在这一章里,方老师说:“字如其人,说的其实是性情、修养、审美这些无形的东西,其中性情又是最主要的。所谓性情,性是个性,情是情绪。书法作品是用来传递一个人的个性和情绪的,这才是书法艺术的灵魂。”

性情决定一个人的书法风格,而当时书写时的情境则表露于书法的字里行间。

如王羲之写《兰亭序》,当时正是暮春三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和他一起欢聚的,也都是和他志同道合的贤能至交,一个人心情好,兴致自然就高,而兴致高,心手就会也跟着欢畅,于是乎,如行云,如流水,带着喜悦之情的千古名篇《兰亭序》在兰亭由王羲之一挥而就。

书法作品能够传递情绪,不管是喜悦,还是作者内心无法言说的激越和痛苦。

图片

《兰亭序》表露了王羲之书写时的心情舒畅,那他的《丧乱帖》则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悲愤与不平。

写《丧乱帖》源于他家祖坟被毁,祖坟被毁,王羲之万分悲痛,情难自控之下,《丧乱帖》的字无论点画,还是线条,都不似他心情欢快写《兰亭序》时的圆转柔和,而是棱角分明,有强烈的刀切感。

而有这种情绪表达的书法作品,还有被书法界公认的“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对《祭侄文稿》,方建勋老师就说,他临习《祭侄文稿》时,每次写到最后几行,都像看到了颜真卿的痛贯心肝、泪流满面。

而这种用书法表达情绪,以及书法流露性情,不管是书法大家,还是纯熟的书法爱好者,他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显现。

比如老张给我翻看的,他的另外一幅作品。

图片

他的“精气神”三字,就如这三个字的字面意思,老张这三个字,写的气势如虹,不提其它,就单说“神”字的那一竖,就让我心里不禁感觉到了震撼,那竖就如一支利剑,狠狠地插入坚实的土地,它不仅让我看到了老张的执拗,也让我看到了他对所热爱事物的坚持。

即使这一竖不是浓墨,是“渴笔”。

果然,我问老张练字练了有几年时,现年五十余岁的他说,自十岁左右跟着父亲开始临帖,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

“间断过吗?”四十年这个数字让我有一丝惊诧。

“没有,看着自己一点点进步,对书法的兴趣就越来越浓,不知不觉地,就坚持了四十年。”

“嗯,厉害,真心佩服!”对有毅力的人我从来都是打心里钦佩,我也始终相信能够坚持做一件事的人,假以时日,终会取得成功。

就像清末民初的大书法家吴昌硕,在书法上,他是全才,五体皆能,不过,他最擅长的是篆书,而他篆书风格的形成,得益于他临了一辈子《石鼓文》,从年轻时候开始,一直到暮年。

图片

石建勋老师找到过吴昌硕41岁、49岁、54岁、66岁、75岁和83岁林的《石鼓文》,石建勋发现十年磨一剑,可能变化不大,但二十年磨一剑,变化可就大了,吴昌硕在他65岁临的一幅《石鼓文》作品后面的跋中就写过:“予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

一日有一日之境界,是吴昌硕的成功,这成功不一定被世俗认可,但于吴昌硕来说,就是成功,而老张亦如此。

看了老张的字,看完了《中国书法通识》,我的心也不禁被撩拨了起来,于是,不管自己会不会也坚持下去,就在网上下单了方建勋老师在书附录部分列出的范本字帖清单。

发布人:b035****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