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的同学小聚,一顿饭吃成几顿。那顿饭共来了七个同学和两名家属,大家都很高兴。三十多年没见K同学了,他像变了一个人,从沉默寡言变得风趣幽默。
同窗三年在教室说的话,都没周日一晚上多。同学在行政单位工作,三十多年的时间,足够淘洗掉青涩。各色人物的打磨和历练,让他成熟。幸亏底色还在,不至于油腻。
那天因为请饭,知道C同学的妈妈病逝,然后引出来一系列关于行礼的问题。C同学多年前在外省工作,很少参与同学家的红白事,我都不知道该通知谁。
同学的事情常跟Y同学讨论,这次关于Z同学家儿子结婚和C同学家母亲去世,Y同学劝我别行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想起结婚旅游时在Z同学家住过一晚,吃了早饭。
听Y同学的意思,最好不要给同学通知门户。他的意思,你通知了,人家就得随礼。同样是延安的同学,为什么你上礼其他同学不上礼。这次我算做到了不声张。
Y同学的原话是“不要绕门户”,差不多等于是“无事不寻事”。我能理解他的意思,但是表达不清楚。没有谁的钱是大风刮来的,绕的行门户,同窗情难却而已。
Z同学家的礼捎给参加婚礼的同学,C同学家等阿姨从加拿大回来以后去祭奠。有男同学已协调好商务车,在西安的同学一起去。一女同学打前站送花圈和挽幛。
今天跟琴同学联系打前站,她在C同学家乡县城工作。她说前几年C同学家的什么东西被农业局收没了,价值五百元,C同学求她找大伯开口要,她没搭理,觉得犯不着。
她说因为那件事,C同学有意见了,回到家乡再没联系过她。上次吃饭说起过往,C同学家似乎很富裕。不明白为什么不直接掏五百元钱给家里而是找关系。
C同学是央企中层领导,挣年薪根本不差钱,小事愿意求人。从前Y同学很仗义,这次假装不知道两桩红白事。想起一句话:人穷事多,官当大了讲究多。
同学分手三十几年,各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