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出示了学生就学习了?
【实例】《小学语文》(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师在活动一:明确任务,找准门儿。出示三个任务:
1 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要求:迅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以上三个任务,分别应该关注哪些段落?
问题出来后学生立马进行汇报每个任务应该关注的段落。
【存在问题】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站起来汇报的同学都非常认真地向其他同学及老师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老师适时进行帮助。但还有五分之四的同学只是看客,跟着汇报的同学一路迷迷糊糊地完成了这个环节的学习,整个课堂不活跃。观课者稍加思考就会发问:老师出示任务要求快速浏览,但是学生没有浏览课文的环节就开始让学生汇报。汇报的过程就只是为了完成本环节吗?学生在这一环节到底得到了什么样的发展,学课堂上的学习是否能够真实地发生?
【剖析原因】
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关键在于深度理解、实际应用和持续反思。首先,我们需要深度理解所学知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记忆。这需要我们进行主动思考,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形成新的理解和见解。其次,学习应该融入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孤立的活动。最后,学习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需要定期回顾和反思所学知识,以便巩固和深化理解。
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在课堂中与学生平等对话,在积极倡导学生主动、教师主导。教师主导”一定是“以学为中心”“为学服务的”,教师主导绝不是不顾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的一意孤行、一厢情愿,而必须知道学生“在哪里”,即知晓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困难与需要;同时,必须明确学生发展的方向、路径和目标,把握学生现有水平与发展目标的差距,具备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主动操作对象的路径和方法。
【观点】过程的本质是学生实实在在的获取,是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是在思维、情感上真正参与下有所获取的主动、交流与合作者有效的活动过程。只有教师清楚的认识到主动、交流与合作的递进水平,明确教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要义后,才能在学生学习的“主动、交流、合作”的活动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2024年12月1日
我们课堂上的星星到哪里去了?
本周一听了一节一年级的识字教《对韵歌》。
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在学生写生字和朗读儿歌的时候都采用了星级评价的方式来展开教学。用了师评和生生互评的方式。有的得到了口头给予的两颗星,有的得到了口头给予的满星三颗星 。孩子们当时的的兴趣很浓。
【存在问题】课结束的时候,老师并没有把得到星星的同学进行一个交代。我在想,孩子们课堂上得到星星了干什么呢?这些星星会去哪儿?
【剖析】:课中有的老师虽然运用了评价表,但课尾评价欠缺。教学评一体化是什么?是课中的“闭环”呈现。深层分析,教学评一体化是有一定哲学思考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可分割整体,课堂中教中要有学,教中要有评,学中要有教,学中要有评,评中要有教,评中要有学。由此扣住“学习真实发生了吗”思考,我们的教学才有价值。
新课标强调,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所以,评价是为了更好的育人。
【观点】评价的结果要关注2个方面:
(1)学生方面: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进步,现有水平以及提升空间。将一些积极的变化反馈给学生,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同时对于退步的学生,了解其知识的薄弱点、学习状态等,进行针对性的鼓励和帮助。
课后我们要让课堂上学生得到的星星起到积极的指引作用,让它继续发挥效果。如:通过累计的方式,得到多少颗能够放一天带领班长,小老师或者其它免做作业的奖励。
(2)教师方面:分析全班学生评价结果的变化,了解自己教学并分析、反思。若有所退步,积极寻求改善教学的对策。
通过学生得到的星星分析课堂中自己的得失,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