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学者书房 | 祖昊:动心忍性 玉汝于成
2024-10-30 18:55  浏览:446  搜索引擎搜索“早勤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早勤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作为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建校72年来,我校涌现出一大批专家学者,他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满怀赤子之心,为中国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学者书房》栏目将目光聚焦法大教师的书房,探秘他们的精神追求和学术世界,也从他们对知识、思想的获取和珍藏中,汲取成长的智慧和力量。


文 |李晋娴 伍泓轩 阿迪莱

在祖昊的书房里,一张整洁的长桌之侧,是摆满各种著作、直达天花板的高大书柜。旁边的吉他、照片衬托着书柜精致、优雅而不失趣。一副围棋静默在沙发旁,再向外,便是落地玻璃窗里的街景与云天。沉着的气息滋养了每个角落,为祖昊提供了凝神思考的空间。在浓浓的咖啡香中,祖昊平静却富有魅力地讲述着,他作为学者的智慧与仁厚,以及追求学术道路的诸多启示与可能。

01


谈学问:背后是千锤百炼的坚持


本科阶段,祖昊学习英语播音专业,主要学习英语的发音技巧等知识。之后,为解决现实的就业问题,在研究生阶段,他改而进入与本科专业仍有一定关联的传播学院就读。然而由于传播学有限的历史积淀以及本身的固有属性,在研究的方法和成果上明显偏向实务研究。祖昊认为,如果将其作为博士研究方向,并不能满足学术研究所追求的深度和厚度,就必须将传播学与另一领域相结合。

“其实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哲学。” 这曾经是祖昊最先考虑在博士阶段选择的方向。至今在他的书架上,依然摆放着比例相当重的哲学著作。但在对专业选择的诸多权衡下,祖昊最终选择了政治传播这一细分领域作为他的研究方向。因为他认为,对某方面的知识抱有一定的兴趣并不意味着从事学术道路的必然,但他依然热爱哲学,并善于站在哲学的高度思考问题。

政治传播不仅仅是政治学与传播学的交叉学科,它还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所以这一学科既涵盖了祖昊的硕士所学,又包括了他的兴趣。即便如此,这一学科还是与他的本科专业距离过大,导致治学一路崎岖坎坷。最初写文章时,由于不擅长写作,祖昊常常需要一边构思一边推敲,甚至为了完成一篇文章熬至深夜。他还曾经选择红色文化作为研究方向并申请了北京市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在获得立项后,他便开始了艰苦的申请书打磨过程。他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反复修改申请书20余次,直到认为足够完美才将其送出。当然,最终也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做学问的背后是千锤百炼的坚持。”祖昊说。

02


谈学者:在不同领域的汇通中

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

学者,是智慧的探寻者,是知识的传承者,是社会的领航者。他们以学术为业,以真理为追求。那什么样的人可以称得上学者?对于这个问题,祖昊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学者是一个比较复合型的定位,是多元化的。把时间、精力、年华都倾注在这条路上,追求知识,追求真理,追求最具价值性的问题的大师是学者;聚焦国家和社会的需求,研究能能落地的实际问题,服务于社会的也是学者;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全部都和学术工作揉到一起,最终产出在课堂上,传授给同学们的也是学者。

“当然真正的学者应以学术为业,追求卓越,不断精进自己的学术水平。”祖昊认为。学者对学术的追求不仅仅是一种行为习惯,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价值理念。这种理念驱使他们不断钻研、探索,将学术研究推向更高的境界。

祖昊从本科到博士转了几次专业,形成了他现在丰富的学术背景。或许正是如此,他认为,做学问要对未来保持开放的态度并且不断地探索钻研。

对于传播学研究的难点,祖昊认为,在于其理论体系的相对薄弱,但是这并非无法克服。如果在研究中遇到难以用本学科理论支撑的问题,可以积极吸收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和见解。这种跨学科的交流与融合,不仅能够丰富传播学的知识体系,还能够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交叉汇通,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所以在除了研究政治传播学之外,祖昊还关注元宇宙、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的媒介发展形态。当然,他也同样热爱弹琴、绘画、练字。这些热爱对于他来说,不仅是做学问的一种必须,更是身心的放松,是下一步投入高效率工作的保证。

03


谈阅读:阅读媒介架构让

人与人之间拉开差距


雨果说,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祖昊的书架上很多是他从博士的时候一直带着的书。其中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方哲学通史》已被他珍藏十余年了。在祖昊眼里,这套书给他带来了哲学高度的思维启示。影响了他思考的逻辑前提、视野以及价值导向等各个方向。

讲到读书的意义,祖昊认为,在纸质书的阅读受到电子媒介冲击的今天,阅读媒介架构能够让人与人之间拉开差距。碎片化的阅读,无法形成对某些问题全面、通透的认识,所以更多的是要通过读书、思考和实践来培养系统的、深刻的见解。他说,“我们需要从更高的角度思考如何培养自己在这个时代的见识,如何超越自己,这就是坚持阅读的必要性。”

关于读书,祖昊对学生们的建议是将阅读分为三个部分:知识型阅读、工具型阅读和启发式阅读。一是知识型阅读,即通过阅读课本吸收知识,形成知识读谱,这是最基础的。二是工具性阅读,例如撰写论文和参考书目。阅读一本书无法从头到尾阅读,只吸收所需要的精华即可。三是启发式阅读,即阅读一本书时没有从头到尾阅读,只是泛泛地阅读。最重要的是从书中获得启发性知识,为研究问题提供新的角度和见识。

在给同学们推荐书籍时,祖昊选择了一本通俗简短的哲学书《我是谁?如果有我,有几个我》([德]理查德·大卫·普列斯特)。他说,上大学是一个学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未来去施展自我的过程。知识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通过一次次的阅读、思考,去形成见识,让我们未来终身受益。

学者书房丨赵天红:良知、责任与担当

致敬“法大老先生”丨秉烛铸魂 担当图强

我的育人故事丨李娟:爱心为基,智慧为引,技能为翼


法大微信【第20241030期】

策划:黄楠

封面图:张婉婷

图片:祖昊 刘烨

排版:孙泽时

校对:张瑶瑶

责任编辑:谢翔宇

审核:米莉



发布人:d917****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