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章的书法虽有其独到之处,但在某些层面未能完全摆脱世俗的影响,甚至有些作品带有江湖美术字的痕迹。中国书法家协会当前并不提倡学习此类风格,因为这类字体多是对传统欧体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简化与美化处理,导致书法作品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韵味,进而引发了所谓的“审美疲劳”。长期学习这类改造简化了的字体,容易使学者难以理解书法中的“拙”之美,并且容易混淆“拙”与“丑”的界限。
实际上,“拙”字往往蕴含着深邃的艺术魅力,它不同于“丑”字的直白粗糙胡写乱画。以郑板桥所书的“难得糊涂”为例,初次观赏可能不易被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渐渐发现其中独特的美感,让人越看越觉得耐人寻味。历史上,著名书法家傅山曾有言:“宁丑毋媚,宁拙勿巧”,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书法创作中的一种哲学态度——宁愿选择看似朴素或不完美的表达方式,也不愿追求过分的精致与讨好。这不仅是对书法艺术的一种独特见解,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和社会的一种深刻思考。
因此,在书法的学习过程中,若一味追求表面的美观与流行趋势,则可能会陷入“有发展无前途”的困境。要想真正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关键在于深入理解“丑”与“拙”、“媚”与“巧”之间的微妙差异,以及如何在险绝与平正之间找到平衡。书法不仅是技术上的修炼,更是一门艺术的创造。只有当一个人能够将普通的美术字转化为充满个性与变化的艺术字时,才能称得上是在书法道路上取得了真正的成就。反之,如果所有的作品都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那么即使技术再高超,也难以称之为成功的书法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