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即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
作为父母,让我不要去管孩子的课题简直是太难了。我感觉我生命中沉重的负担大多是来自孩子,甚至还有爱人,我觉得我为他们操碎了心,可又觉得不得不这样做。
如果孩子的学习我不管、吃饭我不管、看手机我不管,只要是他的课题我都不去管,属于老公的课题我也不管不问,我只管我自己的,那我简直要高兴死了,我的生活会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的,那样简直太美好!
但是我感觉如果这些事情我都不去管,这样发展下去我不知道最后会成什么样子,估计生活都过不下去了,最终还得由我来收拾残局。我真的管不住自己。
不知道是不是平时我管的太多,把他们的课题都揽在了我的身上,导致都变成了自己的课题,所以他们每天就不操心自己的事了?
我自认为我之所以这样管,是想将来有一天我能过得轻松一点,我不想问题严重到一定程度再去弥补。不知道我的这种想法是不是有问题,还是我对关于“课题”这方面的理解有问题、我对哲人的所说的话有误解。
2、放下别人的课题,烦恼轻飞走
哲人说,关于自己的人生我们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是因为我们太在意别人的视线和评价,所以才会不断寻求别人的认可。
哲人给出的建议就是,首先思考一下“这是谁的课题”。然后进行课题分离——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要冷静地划清界限。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有可能彻底改变自己的人际关系。
这一点看似简单,但对我来说做起来却非常的困难。因为我已经习惯了在家里像个大家长一样的存在,突然一下放手,我是轻松了,不知道大家会不会习惯,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3、砍断“格尔迪奥斯绳结”
文中的传说是——解开这个绳结的人就会成为亚细亚之王,但是很多技艺高超的挑战者都没有解开那个绳结。而亚历山大大帝是怎么做的呢?他看绳结系的非常牢固,便立即取出短剑将其一刀两断,并说:“命运不是靠传说决定而要靠自己的剑开拓出来。我不需要传说的力量而要靠自己的剑去开创命运。”
盘综错节的绳结也就是人际关系中的“羁绊”,已经无法用普通方法解开了,必须用全新的手段将其切断。
哲人认为,课题分离并不是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而是入口,这并不影响我们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
他举例:读书的时候离得太近就会什么都看不见。同样,要想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距离太近,贴在一起,就无法与对方正面对话。但距离也不可太远,如果父母一味训斥孩子,心就会疏远。
在生活中,我们会觉得,如果别人为我们做了什么,我们一定要领情,不能驳了别人的好意。即使那不是自己所期望的,自己也必须给予报答。
这里,哲人又说到了“回报心理”。哲人认为这并非是不辜负好意,而仅仅是受回报思想的束缚。
其实,无论对方做什么,决定自己应该如何做的都应该是自己。如果人际关系中有“回报思想”存在,那就会产生“因为我为你做了这些,所以你就应该给予相应回报”这样的想法。这是一种与课题分离相悖的思想。我们既不可以寻求回报,也不可以受其束缚。
但是,很多时候去干涉别人会更加的容易,会让我们觉得省去了很多的麻烦。比如,孩子吃饭太慢,我们喂他吃会更快一些;孩子起不来床,我们每天喊他们起床就不会迟到;孩子想不起写作业,我们提醒他们写,甚至强迫他们,孩子就不会因完不成作业受批评。
然而,我们的这种行为是一种干涉,实在剥夺孩子的课题。而且,反复干涉的结果会是孩子什么也学不到,最终还会失去面对人生课题的勇气。阿德勒说:“没有学会直面困难的孩子最终会想要逃避一切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