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出去玩,在鹿邑吃的午饭,是一家清真小饭店,老板和老板娘看起来和蔼可亲。我发现虽然是还没出省,但饮食方面已经不一样了。
我们点了一道烧茄子,端上来一看,用的不是盘子,是那种扁扁的像大碗一样的器具,茄子也是油炸过的,颜色也很不错,但是有半碗汤水,看起来就像是“煮茄子”,尝了一口,味道也不错,但是我没了一点胃口。
又上来一道炒羊肉,哈哈,和刚才的茄子一样,也是有半碗汤水的,这个叫“烩羊肉”更合适吧,里边有木耳,还有切成长条的娃娃菜叶子,像是烩菜。其实味道也不错,可我就是不想吃。
他们几个倒吃得欢,还拿了勺子舀里边的汤水喝。
吃了一碗羊肉饺子。
看看其他桌上,明白了当地就是这种吃法,并不是我们点菜时表达错误。
在我的意识里,出了省,就是外地,就是远方,和我们的饮食习惯肯定不同了。在省内,应该和自己的饮食习惯相差无几。多年来的经历,让我感觉事实确实如此。没想到,这次颠覆了我的认知。
想起了若干年前在湖南凤凰,跟着旅游团,吃了两天米饭,胃有些小小的抗议。晚饭时间,我们在小吃街,心心念念想找一个卖绿豆粥、小米粥或者八宝粥的店,找了半天愣是没找着。最后找到一家豆浆店,喜出望外,买来一尝,那浓稠的糊糊啊,根本不是豆浆,应该叫“豆糊”还差不多。
我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但是却不像周围的人那样爱吃面,想来也是奇怪。焖面、烩面、粉浆面、花生面……我都不是太喜欢。自己不擅长做饭,也就不能太挑剔,有人做熟了,自己随意吃点就行。
孩儿爸、孩子爷爷、姥爷,他们每天都要吃一顿面条,不管是何种形式的面都行。但是,如果有哪一天没吃到面,就会觉得不舒服。
我也不太喜欢吃米饭。家里做米饭的时候,我就盛那么一点点,多吃菜。
我最爱的是喝粥,什么粥都可。小米南瓜粥、黑米粥、绿豆粥、红薯粥……总觉得一碗粥下肚,会有阵阵温暖从胃里丝丝缕缕地散发出去,传遍全身,浑身舒服,尤其是秋冬季节。
我觉得自己像个假河南人。
亲朋好友聚会,他们吃面条风卷残云,津津有味。我只是微笑旁观。吃火锅最后必定要下一份面,是服务员当场拉的拉面,很筋道。但我只吃锅里边的生菜。
这饮食习惯也是神奇,在一个人身上能根深蒂固地存在几十年,并且不会轻易改变。
说来,它也算是最为忠诚的小伙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