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第47期“味”活动。
记得之前一位朋友看了我的文章,夸奖我写得不错,我的脸情不自禁红了,连忙诚惶诚恐地说:“哪里,哪里,我的文章都是水文!”她不解地问:“什么水文?是为了应付日更而写的流水账文章吗?”
我笑了一下说:“不是,我觉得我写的文章没有多少营养,别人读后没有从里面学到多少有用的东西!”
她也笑了笑说:“那你的要求也太高了吧!谁能做到篇篇文章都能给别人带来有用的东西,我们写的文章能吸引别人读完就不错了!”
我想了想也是呢,我觉得我写的文章如果能像头条那样看到完播率的话,数据肯定是少得可怜的。
话及此,我想到了上中学时一位语文老师在给我们写作兴趣小组上课时说的话——你要想你的投稿被编辑老师认可,就必须把文章写得有滋味一些,让人觉得有趣味,有知识性(可读性),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归纳起来,好像当时给我们指出以下几点:一、题目是否新颖有趣,能不能一下子抓人眼球。二、开头设置悬念,能够吸引别人读下去。三、语句要优美,语言要新奇,或者是有特色,别具一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四、多用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修辞手法,提高文章的文学性。五、结构安排上也要匠心独运,叙事的文章尽量不要采用直叙的方法,要学会用倒叙、插寂的写作方法。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要使你的文章像说书人那样把情节搞得曲折一点,离奇一点,让人猜想不到,出乎意料!
其他的还有什么,我就回忆不起来了。但是我觉得自己的文章并没有做到这几点——原因是有的时候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又是一回事,知道和做道之间还是有距离的。
但是我昨天看魏治祥老师的大作《一五一十讲故事||重新认识刘震云(3)》,觉得他说“写故事要学会啰嗦”很耐人寻味。他以著名的文学大家刘震云老师写的一个故事片断为例,介绍了写故事要“会加‘瓤子’,拐弯子,兜圈子,绝不能直奔主题(结局)。故事就跟生命一样是一个过程。生命注定走向死亡,故事注定走向结局,其本身没有意义,万般精彩全在过程。”
我读后思付好久,觉得很有道理——如果讲故事平铺直叙,一竿子插到底,让人从开始就预料到了结局,我想这样的故事肯定不会吸引人的。即便是能让人看完,我想也不会使人记忆深刻的。
所以我觉得要想使文章有滋有味,除了我之前说的那几条之外,魏老师说的“要会加‘瓤子’,拐弯孒,兜圈子”也很重要。
还有,他在《六叔的画||重新认识刘震云(2)》一文中说,“写小说要虚虚实实,把作者的遗憾(想法)以虚构的形式写进故事中,让别人分不清楚这到底是虚构还是真实情况……要让读者读后‘为古人分忧’。”
总之,我觉得文章要想有滋味,除了多写多练,还要多读别人优秀的文章,特别是像魏老师那样的文学大家,多学习那些优秀的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