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健康夜话 | 漫漫抗癌路,我们一起披荆斩棘
2024-01-28 20:27  浏览:1922  搜索引擎搜索“早勤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早勤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小编暖心提醒,音乐相伴更有感觉~

韩颖

“我想活得久一点”

2020年6月,我接收了一名外院转来的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后,我们继续对她按原方案进行治疗。但随着治疗周期数的增加,患者越来越焦虑。

“韩医生,我能耐受化疗的不良反应,手麻脚麻我都能忍受,只要我能活着就行,我想多陪陪儿子,起码陪他到小学毕业。”我先是一怔,后又心头一紧,因为我也有个儿子,他也上小学了。

我经常会被患者询问:“大夫,我能活多久?”我也总是会回答:“到底疗效怎么样,生存期有多长,需要结合你自身的病理、病期、疗效和耐受性综合评判,得一边治疗,一边评判。”但坦白地说,对于这位患者,我觉得她想陪上三年级的儿子上完小学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她患晚期乳腺癌,伴有内脏转移,最要命的是,她对多种药物都不敏感,往往治疗初期疗效不错,后期病情很快就会再次恶化。

果不其然,患者在接受了6个周期二线治疗后,肝上的转移灶增大了。“韩医生,有什么好办法吗?我就想活得久一点,多陪陪我儿子。”她问。

“哪种方案效果更好”

对晚期癌症患者来说,选择死亡比选择活着更容易。因为如果选择活着,他们就要不断地接受治疗,承受不良反应带来的痛苦,且癌症是会出现耐药的,这对他们精神上的打击是更致命的。

对这位患者,我给出了建议:“目前有两种三线治疗方案供您选择。一种是使用目前新上市的ADC类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费用较高。另一种是使用小分子TKI类药物联合口服化疗药进行治疗,效果也不错,且在医保范围内,家里经济负担会小一些。”听完我的建议后,患者似懂非懂地看着我说:“哪种方案的治疗效果更好?”“从效果上看,目前ADC类药物的临床数据更完善,但是咱们国内自主研发的这种小分子TKI类药物的临床数据也不错,就是全球的数据还不成熟。”“那我选择ADC类药物。”她斩钉截铁地说道。

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她的经济状况并不宽裕,所以我特地再次提醒她道:“这个药很贵,而且没有进入医保,一旦启用就要一直用下去,您可能还需要再考虑一下经济承受能力。”“韩医生,如果我人都死了,留着钱还有什么用?”她笑了笑说,“我就想多陪陪儿子。”

就这样,这位患者的三线治疗方案启动了,一个周期下来要自费近3万元。庆幸的是,前期治疗的效果很好,患者肝脏上的病灶明显缩小。但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也逐渐显现出来。治疗10个周期后,患者病情再次进展。

“我还有机会吗”

“是不是没有希望了?”患者拿着复查的影像报告跑来问我。“还有,就是成功的几率没有前面几线高。”我客观地回复她说。我一直认为,开诚布公地和患者交流非常重要。“韩医生,我就是肝脏上面新出了一个病灶,可以选择局部介入治疗吗?”她接着问。“晚期乳腺癌属于系统性疾病,单纯的局部治疗效果不好,其实我更倾向于做新发病灶的穿刺活检,再次明确病理及免疫组化情况,并根据复查的病理结果制订下一步治疗计划。如果您不想接受活检,我建议您在全身系统性治疗的基础上,再考虑局部治疗。”此后,患者没有再出现。

半年后,患者拿着再次复查的影像结果来找我,她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韩医生,之前你给我的建议我没有听,直接去做介入治疗了,你看现在肝上怎么成这样了?”这次,她的脸色明显不如以前好,黑黢黢的,眼神里也看不到以前的光了,满是惊恐与不安。“你需要全面检查一下,评估身体情况。”我说。“我还有机会吗?”她又问。“有,但是风险大,而且会更贵。”我如实告诉她我的判断。

随后,我把患者安排到了协作医院,在她住院的第二天,协作医院主管大夫告诉我,患者住院后出现了恶心、喷射样呕吐,急查了头部磁共振,考虑单发脑转移伴脑水肿,并出现脑疝,已下了病危通知。她的病情急转直下是我始料未及的。我忍不住主动联系了她。

拨通电话后,传来的是一位中年男士的声音:“韩医生,您好,我是她爱人。您稍等,我爱人想和您通话。”“韩医生,您好,我这次是不是过不去了?”患者急切地问。“您的情况我听主管医生说了,他已经帮您联系好去做手术。”我尽量平缓地答道。“您说我还坚持吗?我还能好吗?”她接着问。“你再坚持一次,目前还有治疗的希望。”我说。“那行,我听您的,再试一次。”她接纳了我的建议。

“我想来看看您”

患者的手术很成功,切除颅内转移灶后,她进一步接受了最新一代ADC类药物的治疗,又一次绝处逢生,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2022年6月,患者给我打来电话:“韩医生,您在医院吗?我想来看看您。”“我不在,居家了。”我说。“哈哈哈,那您好好休息,正好多陪陪孩子,我一切都好,就是想看看您。”她的声音里满是喜悦与感激。

漫漫抗癌路上,医生和患者就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士,虽然疾病不在我们医生身上,但最关注疾病情况和治疗不良反应的肯定是我们,而我们最 需要的就是患者的信任。有了相互的信任,我们才能一路携手,披荆斩棘。


文: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日间化疗病区 韩颖

编辑:张昊华 管仲瑶

校对:杨真宇

审核:徐秉楠 杨利春


发布人:eaec****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 母鸭
  • 2024-01-28浏览:1432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